偶携尊酒上孱顔,忽憶行人瘴霧間。 便好來分蒼石坐,已教不鎖翠雲關。
无
其他无
〔宋朝〕 范成大
偶携尊酒上孱顔,忽憶行人瘴霧間。 便好來分蒼石坐,已教不鎖翠雲關。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娃宮屧廊尋已傾,硯池香徑又欲平。 二三月時何草綠,幾百年來空月明。 使君雖老頗多思,攜觴領妓處處行。 今愁古恨入絲竹,一曲涼州無限情。 直自當時到今日,中間歌吹更無聲。
服氣崔常侍,燒丹鄭舍人。 常期生羽翼,那忽化灰塵。 每遇淒涼事,還思潦倒身。 唯知趂杯酒,不解鍊金銀。 睡適三尸性,慵安五藏神。 無憂亦無喜,六十六年春。
毒龍銜日天地昏,八紘靉靆生愁雲。 秦園走鹿無藏處,紛紛爭處蜂成羣。 四溟波立鯨相吞,蕩搖五岳崩山根。 魚蝦舞浪狂鰍鯤,龍蛇膽戰登鴻門。 星旗羽鏃強者尊,黑風白雨東西屯。 山河欲拆人煙分,壯士鼓勇君王存。 項莊憤氣吐不得,亞父斗聲天上聞。 玉光墮地驚崑崙,留侯氣魄吞太華。 舌頭一寸生陽春,神農女媧愁不言。 蛇枯老媼啼淚痕,星曹定秤秤王孫。 項籍骨輕迷精魂,沛公仰面爭乾坤。 須臾垓下賊星起,歌聲繚繞悽人耳。 吳娃捧酒橫秋波,霜天月照空城壘。 力拔山兮忽到此,騅嘶懶渡烏江水。 新豐瑞色生樓臺,西楚寒蒿哭愁鬼。 三尺霜鳴金匣裏,神光一掉八千里。 漢皇驟馬意氣生,西南掃地迎天子。
晦節高樓望,山川一半春。 意隨蓂葉盡,愁共柳條新。 投刺登龍日,開懷納鳥晨。 兀然心似醉,不覺有吾身。
過此一酸辛,行人淚有痕。 獨殘新碧樹,猶擁舊朱門。 歌歇雲初散,簷空燕尚存。
共君方異路,山伴與誰同。 日冷行人少,時清古鎮空。 煖瓶和雪水,鳴錫帶江風。 撩亂終南色,遙應入夢中。
泣葬一枝紅,生同死不同。 金鈿墜芳草,香繡滿春風。 舊日聞簫處,高樓當月中。 梨花寒食夜,深閉翠微宮。
天台大師俗姓陳,其名智顗華容人。 隋煬皇帝崇明因,號爲智者誠敬申。 師初孕育靈異頻,彩烟浮空光照鄰。 堯眉舜目熙若春,禪慧悲智嚴其身。 長沙佛前發弘誓,定光菩薩示冥契。 恍如登山臨海際,上指伽藍畢身世。 東謁大蘇求真諦,智同靈鷲聽法偈。 得宿命通弁無礙,旋陀羅尼華三昧。 居常西面化在東,八載瓦官闡玄風。 敷演智度發禪蒙,梁陳舊德皆仰崇。 遂入天台華頂中,因見定光符昔夢。 降魔制敵爲法雄,胡僧開道精感通。 又有聖賢垂秘旨,時平國清即名寺。 贖得魚梁五百里,其中放生講流水。 後主三禮洞庭裏,請爲菩薩戒弟子。 煬皇世鎮臨江涘,金城說會求制止。 香火事訖乃西旋,渚宮聽衆逾五千。 建立精舍名玉泉,橫亘萬里皆稟緣。 煬皇啓請回法船,非禪不智求弘宣。 遂著《淨名精義傳》,因令徐柳參其玄。 帝既西趍移象魏,師因東還遂初志。 半山忽與沙門顛,俄傾逡巡偡韜秘。 止觀大師名法源,親事左溪弘度門。 二威灌頂誦師言,同稟思文龍樹尊。 荆溪妙樂間生孫,廣述祖教補乾坤。 寫照隨形殊好存,源公瞻禮必益敦。 俾余贊述斯討論,庶幾億載垂後昆。 (《傳教大師全集·天台靈應圖本傳集》卷二,轉錄自《東南文化》一九九○年六期《天台文化專號》)。
道遠一跬步,心勤每僑如。 荷深露初下,翠密紅亦疏。 是知詩興多,賸寄懷人書。
此來端不爲行春,欲向廬山訪隠淪。 聖主如容食祠祿,願爲主管太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