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遣長鬚借踏車,小池須水引鳴蛙。 今朝一雨添新漲,便合翻泥種藕花。
无
其他无
〔宋朝〕 范成大
昨遣長鬚借踏車,小池須水引鳴蛙。 今朝一雨添新漲,便合翻泥種藕花。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春愁能浩蕩,送別又如何。 人向吳臺遠,鶯飛漢苑多。 見花羞白髮,因爾憶滄波。 好是神仙尉,前賢亦未過。
隱隱春城外,朦朧陳跡深。 君子顧榛莽,興言傷古今。 決河導新流,疏逕蹤舊林。 開亭俯川陸,時景宜招尋。 肅穆逢使軒,夤緣事登臨。 忝遊芝蘭室,還對桃李陰。 岸遠白波來,氣喧黃鳥吟。 因睹歌頌作,始知經濟心。 灌壇有遺風,單父多鳴琴。 誰爲久州縣,蒼生懷德音。
三歎把離袂,七哀深我情。 雲天愁遠別,豺虎擁前程。 駐馬戀攜手,隔河聞哭聲。 相思昏若夢,淚眼幾時明。
石路泉流兩寺分,尋常鐘磬隔山聞。 山僧半在中峰住,共占青巒與白雲。
五嶽祭秩皆三公,四方環鎮嵩當中。 火維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專其雄。 噴雲泄霧藏半腹,雖有絕頂誰能窮。 我來正逢秋雨節,陰氣晦昧無清風。 潛心默禱若有應,豈非正直能感通。 須臾靜掃衆峰出,仰見突兀撐青空。 紫蓋連延接天柱,石廩騰擲堆祝融。 森然魄動下馬拜,松柏一逕趨靈宮。 粉牆丹柱動光彩,鬼物圖畫填青紅。 升階傴僂薦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廟令老人識神意,睢盱偵伺能鞠躬。 手持桮珓導我擲,云此最吉餘難同。 竄逐蠻荒幸不死,衣食纔足甘長終。 侯王將相望久絕,神縱欲福難爲功。 夜投佛寺上高閣,星月掩暎雲朣朧。 猿鳴鐘動不知曙,杲杲寒日生於東。
卷斾生風喜氣新,早持龍節靜邊塵。 漢家天子圖麟閣,身是當今第一人。
一爲止足限,二爲衰疾牽。 邴罷不因事,陶歸非待年。 歸來嵩洛下,閉戶何翛然。 靜掃林下地,閑疏池畔泉。 伊流狹似帶,洛石大如拳。 誰教明月下,爲我聲濺濺。 竟夕舟中坐,有時橋上眠。 何用施屏障,水竹繞牀前。
自哂此迂叟,少迂老更迂。 家計不一問,園林聊自娛。 竹間琴一張,池上酒一壺。 更無俗物到,但與秋光俱。 古石蒼錯落,新泉碧縈紆。 焉用車馬客,即此是吾徒。 猶有所思人,各在城一隅。 杳然愛不見,搔首方踟躕。 玄晏風韻遠,子真雲貌孤。 誠知厭朝市,何必憶江湖。 能來小澗上,一聽潺湲無。
追賞層臺迥,登臨四望頻。 熙熙山雨霽,處處柳條新。 草長秦城夕,花明漢苑春。 晴林翻去鳥,紫陌閱行人。 旅客風塵厭,山家夢寐親。 遷鶯思出谷,鶱翥待芳辰。
白女正當年十六,自誇弱質顏如玉。 常嗟歲月無良媒,晝夜孤單唯獨宿。 爺娘不審他心意,謾說張三並李四。 幾度爲話緫不成,教人羞天復愧地。 忽遇黃婆來扣門,說道金公體性溫,遂將二命問君平。 君平斷言此好婚,不偏不曲合乾坤。 審此因緣甚宜良,至今子孫滿帝鄉。 昔時不因黃婆力,如何得契合陰陽。 (以上皆見《正統道藏》本《大還丹照鑑》)(按:《大還丹照鑑》編者不詳,卷首有後蜀廣政二十五年序,稱「偶因閑暇,採摭仙經,重刪先聖格言,留爲後人軌範,名曰《照鑑登仙集》,總成一卷,分作三十三篇」。 《通志·藝文略》著錄作《大還丹照鑑登仙集》一卷。 知今本書名未完。 此書所收詩以唐的之作爲多。 上錄自《北方歌》以下六篇不題撰人,自《廣成子口訣》以下十篇皆題古聖前哲之名,應皆爲唐人或唐以前人所依託。 謝自然,爲唐德宗貞元時人,事詳《太平廣記》卷六六引《集仙錄》。 然此詩顯爲時人詠其事之作。 與前列諸詩不同,姑錄存於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