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眠被出圭角,晏起帳承隙光。 一老綢繆牖戶,幾人顛倒衣裳。
无
其他无
〔宋朝〕 范成大
獨眠被出圭角,晏起帳承隙光。 一老綢繆牖戶,幾人顛倒衣裳。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潘郎美貌謝公詩,銀印花驄年少時。 楚地江臯一爲別,晉山沙水獨相思。
咨予白髪年,始佐丹水曲。 夙願解塵組,幸兹洗煩欲。 琵琶翠泓湛且清,屏風畫壁勢相迎。 檉柏颼飀雜風雨,龜龍睗睒游虛明。 北行七里有靈跡,潭中聖字看歷歷。 一符君德應明時,一契吾真誓幽適。 由來此泓□□傳,今夕覩之信可憐。 夷猶頓使宦積薄,日暮濯纓心浩然。 (見乾隆四十八年官刊本《鳯臺縣志》卷十七)(此詩又見胡聘之《山右石刻叢編》卷七,詩題作《琵琶泓作幷序》。 詩前有序,錄如次:「予頃嘗秉憲,負譴而遷,才散數奇,屢移邦國。 爰初至止,即聞有兹勝,迨今一游,果覯殊絕。 澄灣納溜,激射成雷,峭壁迴景,周流如畫,嘉木潛鱗,又不可名也。 北去七里復有石潭焉,潭中有聖字,了了可覩,峰巒相屬,宛似屏障。 閒行其中,潛洞幽窟,信爲靈異。 予超然有獨往之意,而賦是詩。 」詩中有二處稍異。 第六句「相迎」作「相適」,疑誤。 第十五句琵琶泓石壁詩刻「宦積」作「宣清」,疑原應作「宦情」。 )(〖1〗《鳯臺縣志》〖姚學甲等纂修〗卷十九《輯錄部》謂:「唐清九壁詩序石刻在琵琶泓,朝議大夫高平郡別駕權澈詞,錢塘縣尉瑯琊王紓書,天寶五載夏五月二十日。 從末行逆讀自序,其秉憲被譴,來佐丹曲,訪兹勝遊,詩字俱佳。 考天寶五載、元宗丙戌。 權澈名,新舊《唐書》俱不載。 權氏,《宰相世系表》及姓族諸書並無其人,或非天水一族也。 郡人王紓,想以瑯琊地望而係之。 」)。
長安百萬戶,御水日東注。 水上有紅葉,子獨得佳句。 子復題脫葉,流入宮中去。 深宮千萬人,葉歸韓氏處。 出宮三千人,韓氏籍中數。 回首謝君恩,淚灑胭脂雨。 寓居貴人家,方與子相遇。 通媒六禮具,百歲爲夫婦。 兒女滿眼前,青紫盈門戶。 茲事自古無,可以傳千古。 (見宋劉斧《青瑣高議前集》卷五錄張實《流紅記》引)(按:紅葉題詩故事,唐時已有三說,《流紅記》述韓氏、于祐事爲第四說,宋人或斥爲衍唐人故事之小說。 張濬此詩,是否出於僞託,尚待考證。 )。
山僧一衲衣,展似衆人見。 雲水清理兩條(《五燈會元》作「兩條分」),莫教露針線。 (《景德傳燈錄》卷十七、《五燈會元》卷七。 )。
老去求閑計已疎,若尋多事即荆舒。 孤高簡澹爲三益,淳白清凉共一虛。 有意烟雲供眼界,無心鳥雀下庭除。 茲亭未足爲依泊,自是山中有舊廬。
平生有志欲歸休,老向殊方尚轉流。 五畝桑今如卜宅,千章荻可比封侯。 幾經峽口江水夜,往看峨眉山月秋。 終恐官曹敗人意,不如一笠釣滄洲。
峭崖磨天如立壁,柟根横走松倒植。 呀然一岫驚倒人,空洞坡陁三百尺。 幽陰宜爲異物託,角爪痕存猶可識。 想當蟠蟄未奮時,腥風逼人雲觸石。 一朝偶爲旱歲起,卷海作雨飛霹靂。 向來伊吕正如此,莘渭千年有遺迹。 我欲酌酒招蜿蜒,安用辛苦常行天。 太平海內多豐年,歸來故祠聽管弦。
嘆息誰如造物雄,故將意氣壓衰翁。 千群鐵馬雲屯野,百尺金蛇電掣空。 身羡漁蓑鳴急雨,心憐鴉陣困狂風。 世間變態誰能測,歸路斜陽十里紅。
卧看銜枝鵲補巢,方知此老懶堪嘲。 山村四十餘年住,未省曾添一把茅。
馬周浪迹新豐市,阮籍興懷廣武城。 用捨雖殊才氣似,不妨也是一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