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初冬近飲酒作

〔宋朝〕 范成大

天水邊陲南接蜀,秦山翠照峨峨綠。 世間豈有糞金牛,枉使五丁斧山玉。 罷侯置守自蜀始,監郡東來兩成轂。 至今芙蓉城上土,邦人猶記張儀築。 偏方遠僻坐井底,豈知東國窮鋒鏃。 十月爲正布時令,方驗水行改周木。 南征北戍幸息肩,洒酒炰豚賀新屬。 祖龍妄意一至萬,當道已聞神嫗哭。 炎家天子起編戶,政患嬴皇威令酷。 急於恩紀緩文法,正歲尚猶傳五六。 吾民久已作秦民,迄今十月猶遺俗。 野人何暇論年代,但憶每逢多稼熟。 青裾女子翻茜袖,抽鎌穫稻腰如束。 三時勤苦一時好,自古有年非汝獨。 七雄爭戰已遥遠,萬代興亡真返復。 洛誦徒勞口囁嚅,不如屢把壺中醁。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雜曲歌辭 荆州泊

    南樓西下時,月裏聞來棹。 桂水舳艫回,荆州津濟鬧。 移帷望星漢,引帶思容貌。 今夜一江人,惟應妾身覺。

    李端 唐宋诗
  • 栗亭

    杜甫栗亭詩,詩人多在口。 悠悠二甲子,題紀今何有。

    趙鴻 唐宋诗
  • 王官二首 二

    荷塘煙罩小齋虛,景物皆宜入畫圖。 盡日無人只高臥,一雙白鳥隔紗廚。

    司空圖 唐宋诗
  • 寄徐正字夤

    八月月如冰,登樓見姑射。 美人隔千里,相思無羽駕。 紅蘭裛露衰,誰以流光訝。 何當詩一句,同吟祝玄化。

    黃滔 唐宋诗
  • 鼎臣學士侍郎以東館庭梅昔翰苑之毫末今復半枯向時同僚零落都盡素𩬇垂領茲唯二人感舊傷懷發於吟詠惠然好我不能無言輙次來韻攀和

    憶見萌芽日,還憐合抱時。 舊歡如夢想,物態暗還移。 素豔今無幾,朱顏亦自衰。 樹將人共老,何暇更悲絲。

    湯悅 唐宋诗
  • 苕溪草堂自大曆三年夏新營洎秋及春彌覺境勝因紀其事簡潘丞述湯評事衡四十三韻

    萬慮皆可遺,愛山情不易。 自從東溪住,始與人羣隔。 應物非宿心,遺身是吾策。 先民崆峒子,淪景事金液。 綺里猶近名,於陵未泯跡。 吾師逆流教,禪隱殊古昔。 洗足臨潺湲,銷聲寄松柏。 緗荷採堪服,柔草持可席。 道心制野猨,法語授幽客。 境淨萬象真,寄目皆有益。 原上無情花,山中聽經石。 竹生自蕭散,雲性常潔白。 却見羇世人,遠高摩霄翮。 達賢觀此意,煩想遂冰蘖。 伊予戰苦勝,覽境情不溺。 智以動念昏,功由無心積。 形骸爾何有,生死誰所戚。 爲與勝悟冥,不憂頹齡迫。 春風自駘蕩,禪地常闃寂。 擲札成柳枝,溉瓶養泉脉。 道人知止足,盥漱聊自適。 學外見古賢,頗令我心惕。 眇綿雲官世,夢幻羽陵籍。 鬼籙徒相矜,九原誰家宅。 俗情對淺近,至理昧堯跖。 蹈善嗟沈冥,履仁傷堙阨。 匠心聖亦尤,攻異天見責。 試以慧眼觀,斯言諒可覿。 外事非吾道,忘緣倦所歷。 中宵廢耳目,形靜神不役。 色天夜清迥,花漏時滴瀝。 東風吹杉梧,幽月到石壁。 此中一悟心,可與千載敵。 故交徒好我,筐中無咫尺。 潘生入空門,祖師傳祕賾。 湯子自天德,精詣功不僻。 放世與成名,兩圖在所擇。 吾高鴟夷子,身退無瑕摘。 吾嘉魯仲連,功成棄珪璧。 二賢兼彼才,晚節何感激。 不然作山計,改服我下澤。 君隳元亮冠,我脫潛師屐。 倚臥高松根,共逃金閨籍。

    皎然 唐宋诗
  • 靈鰻井

    散盡殘雲碧甃開,靈魚石縫露星腮。 寒生鏡底長清淺,泉脉流從印土來。 (同前。 又見同書卷五引吳越釋贊寧開寶五年撰《護塔靈鰻菩薩傳》引)。

    宗亮 唐宋诗
  • 侯公謹挽詞

    富貴功名等弁髦,何如聲迹翳蓬蒿。 倦遊正被微官縛,辭祿方知處士高。 華萼向來榮父行,芝蘭重見秀兒曹。 寄言護國山頭月,莫照山猿夜夜號。

    林季仲 唐宋诗
  • 山居雜詩九十首 其五

    吾年今七十,非杖或能行。 食罷散步武,欲與跛鼈爭。 皮裏氣不充,骨中髓不生。 安能勉筋力,笑傲雲霞輕。

    曹勛 唐宋诗
  • 吳江縣

    四面漁家繞縣城,古今名手謾丹青。 菰蒲水淺連江寺,橘柚煙深隔洞庭。 幽鷺下時分野色,遠帆歸處印天形。 誰知張翰思鱸意,猶勝靈均醉獨醒。

    李貫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