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和李司勳過連昌宮

〔唐朝〕 韓愈

夾道疎槐出老根,高甍巨桷壓山原。 宮前遺老來相問,今是開元幾葉孫。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送皇甫大夫赴浙東

    舟師分水國,漢將領秦官。 麾下同心吏,軍中囗囗端。 吳門秋露溼,楚驛暮天寒。 豪貴東山去,風流勝謝安。

    韓翃 唐宋诗
  • 奉和聖製荅張說扈從南出雀鼠谷

    秦地雄西夏,幷州近北胡。 禹行山啓路,舜在邑爲都。 忽視寒暄隔,深思險易殊。 四時宗伯敘,六義宰臣鋪。 徵作宮常應,星環日每紆。 盛哉逢道合,良以致亨衢。

    宋璟 唐宋诗
  • 修史亭二首 一

    少年已慣擲年光,時節催驅獨不忙。 今日無疑亦無病,前程無事擾醫王。

    司空圖 唐宋诗
  • 贈江南從事張侍郎

    平南門館鳳皇毛,二十華軒立最高。 幾處談天致雲雨,早時文海得鯨鼇。 姻聯紫府蕭窗貴,職稱青錢繡服豪。 江徼無虞才不展,銜杯終日詠離騷。

    陳陶 唐宋诗
  • 同劉秀才宿見贈

    浮雲流水心,只是愛山林。 共恨多年別,相逢一夜吟。 既能持苦節,勿謂少知音。 憶就西池宿,月圓松竹深。

    無可 唐宋诗
  • 敦煌(伯五○○七)三首 僕固天王乾符三年四月廿四日打破伊州……(此缺數字)錄打劫酒泉後却□斷(下缺)

    爲言回鶻倚兇(下缺)(〖1〗以上詩三首,都作於唐大中二年〖公元八四八年〗張義潮起義以後。 「歌謠再復歸唐國」,即詠此事。 第三首詩題有歷史價值。 僕固天王殆即北庭廻鶻首領僕固俊。 此詩應是當時當地人所作,所以稱他爲「天王」。 乾符三年〖八七六〗打破伊州事,不見史書記載。 可惜詩題殘缺,詩文僅存六字,以致意義不夠明顯。 這時候,僕固俊受張義潮的指揮,打敗了吐蕃不久。 這次〖八七六〗打伊州,想他是受張義潮的命令的。 )。

    敦煌人作品[一] 唐宋诗
  • 寄落星史虛白處士

    白雲峰下古溪頭,曾與提壺爛熳遊。 登閣共看彭蠡水,圍爐相憶杜陵秋。 棋玄不壓通高品,句妙多容隔歲酬。 別後相思時一望,暮山空碧水空流。

    伍喬 唐宋诗
  • 逍遥詠 其四

    修鍊求真一,沖和本自然。 希夷光滿月,響應真如弦。 苦學周知易,難窮語默玄。 成功兼積德,別有洞中天。

    宋太宗 唐宋诗
  • 黄筌畫金盆鴿孟蜀屏風者也一首

    孟氏觀闕嘗鮮新,虯虯栱桷翔青冥。 可憐當年百事足,鬼眼未遽窺高明。 鋪首倉琅百樓聳,寶簾珠带關銀屏。 風臺露榭敞錦纈,朝朝暮暮吹竽笙。 鵝溪白繭冰雪清,黄史舐筆研丹青。 屏間觀者誠粲者,醉頰融煖蘭膏勻。 金槃滴取宮桃露,點𪑮鉛朱三昧處。 融怡宿粉暈嬌紅,一片辭枝三月暮。 妙趣忘言心獨覩,花好更教宮女妬。 綵翎降趾戲宮廷,啄哺馴和謝籠籞。 跖石窺盆刷羽儀,天樂鳳簫鶱欲舉。 智者創物仁者守,何嗟及矣何追咎。 當時高岸尚微茫,零落萍蓬入誰手。 華堂粉壁倚叉竿,五十年前亡是叟。 細說盈虧閱今古,我曹知愛當知惡。 此間風韻出成都,花上杜鵑啼最苦。 見之坐右久彌新,咄咄庸工難與語。

    蘇籀 唐宋诗
  • 楊備永嘉市征

    漢祀壇邊望畫衣,故人杯酒怨歌驪。 幾枝北道梅傳信,一味南方桂補羸。 後雨蒸青貽素業,舊塘生草繼妍辭。 他年第頌歸何處,名應唐家十二時。

    宋祁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