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指漢東,暫喜笑言同。 雨雪離江上,蒹葭出夢中。 面猶含瘴色,眼已見華風。 歲暮難相值,酣歌未可終。
无
其他无
〔唐朝〕 韓愈
行行指漢東,暫喜笑言同。 雨雪離江上,蒹葭出夢中。 面猶含瘴色,眼已見華風。 歲暮難相值,酣歌未可終。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畫作天河刻作牛,玉梭金鑷采橋頭。 每年宮裏穿針夜,勑賜諸親乞巧樓。
彼名流兮左氏癖,意玄遠兮冠今夕。
閑居寡言宴,獨坐慘風塵。 忽見嚴冬盡,方知列宿春。 夜將寒色去,年共曉光新。 耿耿他鄉夕,無由展舊親。
浮磬潛清深,依依呈碧潯。 出水見貞質,在懸含玉音。 對此喜還歎,幾秋還到今。 器古契良覿,韻和諧宿心。 何爲值明鑒,適得離幽沈。 自茲入清廟,無復泥沙侵。
下垣一宮名天市,兩扇垣牆二十二。 當門六角黑市樓,門左兩星是車肆。 兩箇宗正四宗人,宗星一䨥亦依次。 帛度兩星屠肆前,候星還在帝坐邊。 帝坐一星常光明,四箇微茫宦者星。 以次兩星名列肆,斗斛帝前依其次,斗是五星斛是四。 垣北九箇貫索星,索口橫者七公成。 天紀恰似七公形,數著分明多兩星。 紀北三星名女牀,此坐還依織女傍。 三元之象無相侵,二十八宿隨其陰。 水火土木幷與金,以次別有五行分。 (以上三首錄《通志》卷三九《天文略》第二)(按:〖1〗《崇文總目》輯本卷四《天文占書類》有「《丹元子步天歌》一卷,王希明撰」。 〖2〗《新唐書·藝文志》「天文類」云:「王希明《丹元步天歌》一卷。 」)(〖3〗黃伯思《東觀餘論》卷下《校正〈崇文總目〉十七條》云:「《丹元子步天歌》,此但記列星所在,並其象數,使人易識耳,非占說也。 」〖4〗鄭樵《通志·天文略》云:「隋有丹元子者,隱者之流也。 不知名氏,作《步天歌》,見者可以觀象焉。 王希明纂漢晉志以釋之,《唐書》誤以爲王希明也。 ……此本只傳靈臺,不傳人間,術家秘之,名曰《鬼料竅》。 世有數本,不勝其訛,今則取之,仰觀以從稽定。 」〖5〗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袁本〗卷三上錄《步天歌》一卷:「右未詳撰人。 二十八宿地歌也。 三垣頌、五星凌犯賦於後。 或云唐王希明,自號丹元子。 」〖6〗王應麟《困學紀聞》卷九《天道》云:「《步天歌》,《唐志》謂王希明丹元子。 今本司天右拾遺內供奉王希明撰,喬令來注。 二十八宿歌、三垣頌,五行吟,總爲一卷。 」次引鄭樵之說,末謂「然則王希明丹元子蓋二人也」。 〖7〗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十四云:「《丹元子步天歌》,不著撰人姓名。 相傳以爲唐王希明所撰。 鄭樵獨非之。 以爲丹元子隋之隱者,與希明各是一人。 然歌詞淺陋,不似隋人文字,《隋書·經籍志》亦無此書,其非隋人明矣。 古天文家未有以太微、天市配紫宮爲三垣者。 《太史公書》,太微屬南宮,天市屬東宮。 《晉》、《隋》二志,則分中外宮與二十八宿爲三列、而太微、天市雜敍於中宮之次。 使丹元子果隋人,則唐初李淳風修《隋志》,何不一述三垣之說乎? 漁仲好異而無識,欲取俚鄙之歌,駕乎前志之上,所謂棄周鼎而寶康瓠者也。 」〖8〗沈曾植《海日樓札叢》卷三云:「世或謂《丹元子步天歌》是隋時人作,鄭漁仲《天文略》亦謂丹元子隋人撰歌,王希明唐人撰釋。 然《通志》天文書目:《丹元子步天歌》一卷,注云:『唐右拾遺內供奉王希明撰。 』固無丹元子隋人之說也。 《唐志》五行類,王希明《太一金鏡式經》十卷,注『開元中詔撰』則希明乃術數學家,非天文專家。 」〖9〗羅振玉《雪堂校刊羣書敍錄》卷下云:「鄭氏《通志·天文略》謂撰《步天歌》之丹元子乃隋人,於前藉無徵,恐未可信。 」)。
解印辭榮祿,遊真奉德音。 贈行天藻下,餞席上台臨。 遠馭仙山鶴,常懷帝里心。 無因同執袂,相望但霑襟。 (《會稽掇英總集》卷二)。
君歸爲說龍門事,雷雨初生電遶身。 (見《輿地紀勝》卷二八《袁州》。 )。
早歲名虓將,陰功晚益昌。 職齊張右相,威並郭汾陽。 水月宸奎炳,風雲寶墨香。 兩宮恩賻禮,深見眷忠良。
造物寧能困此翁,浩歌庭下答松風。 煌煌斗柄插天北,焰焰月輪生海東。 皂纛黄旗都護府,峨冠長劍大明宮。 功名晚遂從来事,白首江湖未嘆窮。
眼邊處處皆新句,塵務經心苦自迷。 今日偶然親拾得,亂松深處石橋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