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盡江淮諸貴人,歸來盧水一番新。 問渠福將今誰子,容我昇平作倖民。
无
其他无
〔宋朝〕 楊萬里
識盡江淮諸貴人,歸來盧水一番新。 問渠福將今誰子,容我昇平作倖民。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軒轅皇帝初得仙,鼎湖一去三千年。 周流三十六洞天,洞中日月星辰連。 騎龍駕景遊八極,軒轅弓劒無人識,東海青童寄消息。
茅屋多新意,芳林昨試移。 野人知石路,戲鳥認花枝。 慢水縈蓬戶,閑雲挂竹籬。 到家成一醉,歸馬不能騎。
下馬荒堦日欲曛,潺潺石溜靜中聞。 鳥啼花落人聲絕,寂寞山窗掩白雲。
夜長秋始半,圓景麗銀河。 北渚清光溢,西山爽氣多。 鶴飛聞墜露,魚戲見增波。 千里家林望,涼飆換綠蘿。
六曲連環接翠帷,高樓半夜酒醒時。 掩燈遮霧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
燕語春泥墮錦筵,情愁無意整花鈿。 寒閨欹枕不成夢,香炷金爐自褭煙。
墨妙復辭雄,扁舟訪遠公。 □(趙紹祖《金石文鈔》卷七作「雲」)天書梵□(《金石文鈔》作「字」,)霜月步蓮宮。 跡寄雙林下,名留刼石中。 遙知松逕望,棠(《金石文鈔》作「栗」)葉滿山紅。 (見《金石萃編》卷一百八。 )(又見《兩浙金石志》卷一,第三句不缺,文同《金石文鈔》,末句作「棠葉滿山紅」。 )(〖1〗石刻於題下原署「明州刺史于季友」。 按阿育王寺在今浙江鄞縣阿育王山中,此詩及後范的酬和詩附鐫於《阿育王里常住田碑》後。 碑末有太和七年十二月一日于季友作《碑後記》,則兩詩之作,當亦在同時。)。
西園可散髮,何必賦遠遊。 地曠多雄風,葉聲無時休。 幸有濟勝具,枯藜支白頭。 平生會心處,未覺身淹留。 散坐青石床,松意淡欲秋。 薄雨青衆卉,深林耿微流。 一凉天地德,物我俱夷猶。 東北方用武,六月事戈矛。 甲裳無乃重,腐儒故多憂。 珍禽叫高樹,且復寄悠悠。
秦溪青田十日程,自彼到此小行腳。 念來三見楓葉丹,依然又带天平錯。 問渠去矣再來無,遊客雖好家山樂。 我亦無家可得歸,去去善爲山路惡。
雋譽高鄉品,仙姿並國游。 新恩紺綸綬,遺社酎金侯。 賦閣諸傖筆,塵緇倦客裘。 平明催沖鷁,幾信候潮濬。 下鼓蓴縈箸,持螯酒溢甌。 江南三月草,爲子剩離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