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遍元詩與白詩,一生少傅重微之。 再三不曉渠何意,半是交情半是私。
无
其他无
〔宋朝〕 楊萬里
讀遍元詩與白詩,一生少傅重微之。 再三不曉渠何意,半是交情半是私。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矜紅掩素似多才,不待櫻桃不逐梅。 春到未曾逢宴賞,雨餘爭解免低徊。 巧窮南國千般豔,趁得春風二月開。 堪恨王孫浪遊去,落英狼籍始歸來。
渝州江上忽相逢,說隱西山最上峰。 略坐移時又分別,片雲孤鶴一枝筇。
外身道不遠,異類自能馴。 尚有相親獸,應無可棄人。 溪邊同飲水,林下共棲真。 寂寂空巖畔,千秋迹已陳。 (同前。 )(〖1〗《洞霄圖志》卷四《古跡門·伏虎巖》條:「伏虎巖,在宮山西南峻壁間,若環堵之室。 南有路,自上而下,復陟厓磴,方至其所。 藤蘿深密,怪禽晝啼,非有道之士,不可處也。 昔郭真君伏虎於此。 按《晉書》云:『葛洪何幼道偕訪之,目擊而已,各無所言,引嘯而退。 』唐吳天師愛其遺跡,每游忘返,題詩巖上,今歲久昏剝,云:『郭生在童穉,已得方外心。 絕跡遺世務,棲真入長林。 元和感異類,猛獸懷德音。 不憶固無情,斯言微且深。 』末句蓋引真君與溫嶠問答語。 」)。
飛來靈鷲嶺,化作寶陀山。 (見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卷七。 )(〖1〗《澠水燕談錄》:「通州狼山廣教寺,在唐爲慈航院,在江中山上,昔人有詩云:〖略〗。 前後乃江海相接處,舟出二山間,水湍礙石,率多覆溺。 昔有僧率其徒,操楫以獲之,舟無觸石之患,故有慈航之名。 近年江水南徙,山之前後皆陸田,後人又有詩云:『昔年船底浪,今日馬蹄痕。 』皆紀實也。 」)。
寇賊起東山,英俊方未閑。 聞君新應募,籍籍動京關。 出身文翰場,高步不可攀。 青袍未及解,白羽插腰間。 昔爲瓊樹枝,今有風霜顏。 秋郊細柳道,走馬一夕還。 丈夫當爲國,破敵如摧山。 何必事州府,坐使鬢毛斑。
趙州道有,趙州道無。 狗子佛性,天下分疏。 面赤不如語直,心真莫怪言粗。 七百甲子老禪伯,驢糞逢人換眼珠。
無數青山伴我行,更將清淺濯塵纓。 枕流漱石真吾事,買片閑田就此耕。
人生笑口苦難開,故事當修戲馬臺。 已許爲君拚一醉,何妨今日且銜杯。
一杯相屬豈非天,目送歸鴻付五絃。 霜後黄花秋漠漠,風前丹葉暮翩翩。 憑欄把酒青山共,即席賡詩紅袖傳。 我亦從來無此客,敢將觴詠斷前賢。
香嚴昔向溈山住,只作田翁學牧牛。 路絕纖塵寧見迹,野無寸草漫迴頭。 晴天任去雲作伴,露地閒眠夜不收。 却問清居真了未,樹邊蓑笠爲誰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