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賦金盤露椒花雨

〔宋朝〕 楊萬里

金盤夜貯雲表露,椒花曉滴山間雨。 一涓不用鴨綠波,雙清釀出鵝黄乳。 老妻知我憎官壺,還家小槽壓真珠。 江西擔取來西湖,遣我醉倒不要扶。 更携數尊往淮上,要誇親舊嘗家釀。 祗堪獨酌不堪分,老夫猶要入脩門。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奉和聖製麟德殿燕百僚應制

    雲闢御筵張,山呼聖壽長。 玉闌豐瑞草,金陛立神羊。 台鼎資庖膳,天星奉酒漿。 蠻夷陪作位,犀象舞成行。 網已袪三面,歌因守四方。 千秋不可極,花發滿宮香。

    常衮 唐宋诗
  • 華清宮 一

    漢家天子好經過,白日青山宮殿多。 見說只今生草處,禁泉荒石已相和。

    盧綸 唐宋诗
  • 哭京兆龐尹

    神州喪賢尹,父老泣關中。 未盡羣生願,纔留及物功。 清光沈皎月,素業振遺風。 履跡莓苔掩,珂聲紫陌空。 從來受知者,會葬漢陵東。

    馬戴 唐宋诗
  • 敦煌(伯五○○七)三首 僕固天王乾符三年四月廿四日打破伊州……(此缺數字)錄打劫酒泉後却□斷(下缺)

    爲言回鶻倚兇(下缺)(〖1〗以上詩三首,都作於唐大中二年〖公元八四八年〗張義潮起義以後。 「歌謠再復歸唐國」,即詠此事。 第三首詩題有歷史價值。 僕固天王殆即北庭廻鶻首領僕固俊。 此詩應是當時當地人所作,所以稱他爲「天王」。 乾符三年〖八七六〗打破伊州事,不見史書記載。 可惜詩題殘缺,詩文僅存六字,以致意義不夠明顯。 這時候,僕固俊受張義潮的指揮,打敗了吐蕃不久。 這次〖八七六〗打伊州,想他是受張義潮的命令的。 )。

    敦煌人作品[一] 唐宋诗
  • 排衙石詩刻(幷序)

    □□□□□□□,□南一劍定長鯨。 □□□□□□□,□帝匡扶立正聲。 □□□□□□□,□輝争不伏神明。 □□□□□□□,□建瑶壇玉京。 □□□□□□□,□□常爇不曾停。 □□□□□□□,□□恆傳寶藏經。 □□□□□□□,□□今爲顯真靈。 □□□□□□□,□□□來鎮上清。 (見《兩浙金石志》。 )(見《兩浙金石志》卷四。 《六藝之一錄》卷一一○收此詩,第二句「□南」作「東南」,第六句「伏神明」作「仗神明」。 )(〖1〗阮元《兩浙金石志》跋:「右詩刻在錢唐縣鳯凰山排衙石上。 前刻新的序十行,行書,徑一寸,文多磨滅。 序後一行僅存王字,當是武肅系銜。 詩則七言八韻,共九行,十六句,上半截亦闕。 按《咸淳臨安志》云:『舊傳錢武肅王鑿山,見怪石排列兩行,如從衛拱立趨向,因名排衙石,及刻詩石上。 』即謂此也,惜其文未載。 《十國春秋》云:『武肅暇時,命諸子諷誦詩賦,或以所製詩賜丞相將吏,亦間能書寫畫墨竹,然不以呫嗶廢正務。 』是武肅性躭吟咏,此刻可以窺見一斑。 其書亦剛勁有法度。 」)。

    錢鏐 唐宋诗
  • 泛石岐海

    此日攜琴劍,飄然事遠遊。 臺山初罷霧,岐海正分流。 漁浦颺來笛,鴻逵翼去舟。 鬂愁蒲柳早,衣怯芰荷秋。 未卜虞翻宅,休登王粲樓,愴然懷伴侶,徒爾賦離憂。 (《嘉慶廣東通志》一○一《山川略·香山縣》)(〖1〗《全唐詩》卷五九七收「臺山」以下四句,題爲《幼作》。 )。

    鄭愚 唐宋诗
  • 送賀秘監歸會稽詩

    南山四皓德,東海二疏名。 功遂知身退,心微覺道成。 霓裳明主賜,鶴駕列仙迎。 詔餞出中野,朋歡留上京。 灞橋春水溢,稽嶺白雲生。 此去三千里,那堪長別情。 (見宋孔延之編《會稽掇英總集》卷二)。

    席豫 唐宋诗
  • 神靜師院

    青苔幽巷徧,新林露氣微。 經聲在深竹,高齋獨掩扉。 憩樹愛嵐嶺,聽禽悅朝暉。 方耽靜中趣,自與塵事違。

    韋應物 唐宋诗
  • 簡任新恩

    自别梧姿二十年,情親何暇雁傳箋。 深疑楚澤蟠胸次,不放吳霜點鬢邉。 我憶花間聽樂府,君嗟柳下度吟鞭。 于今又遂啣杯樂,湖海相逄豈偶然。

    張煒 唐宋诗
  • 答譚子欽惟寅

    束髪鄙章句,清狂天下聞。 戔戔招隱賦,草草送窮文。 捫蝨輕王猛,驅車揖范雲。 皇家疏結網,麟鳳自爲群。

    顧禧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