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薌林五十詠 墨坳

〔宋朝〕 楊萬里

坳中一池墨,腕中百斛力。 灑作五十詩,千年照泉石。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秋晚送丹徒許明府赴上國因寄江南故人

    秋暮之彭澤,籬花遠近逢。 君書前日至,別後此時重。 寒夜江邊月,晴天海上峰。 還知南地客,招引住新豐。

    崔峒 唐宋诗
  • 送薛十九丈授將作主簿分司東都賦得春草

    芊芊遠郊外,杳杳春嵓曲。 愁處映微波,望中連淨綠。 日暮藉離觴,折芳心斷續。

    權德輿 唐宋诗
  • 紫騮馬

    俠客重周遊,金鞭控紫騮。 蛇弓白羽箭,鶴轡赤茸鞦。 發跡來南海,長鳴向北州。 匈奴今未滅,畫地取封侯。

    楊炯 唐宋诗
  • 宿山驛

    文戰何堪功未圖,又驅羸馬指天衢。 露華凝夜渚蓮盡,月彩滿輪山驛孤。 岐路辛勤終日有,鄉關音信隔年無。 好同范蠡扁舟興,高挂一帆歸五湖。

    吳商浩 唐宋诗
  • 詩三百三首 二五六

    時人尋雲路,雲路杳無蹤。 山高多險峻,澗闊少玲瓏。 碧嶂前兼後,白雲西復東。 欲知雲路處,雲路在虛空。

    寒山 唐宋诗
  • 理笙

    頻倚銀屏理鳳笙,調中幽意起春情。 因思往事成惆悵,不得緱山和一聲。

    卓英英 唐宋诗
  • 題雲居上寺(並序)

    到此花宮裏,觀身火宅中。 有爲皆是幻,何事不成空? 晚籟鳴寒谷,秋山響暮鐘。 欲歸林下路,新月上前峯。 (見《金石萃編》卷一百五。 )(〖1〗《金石萃編》王昶按:「雲居上寺,未詳處所。 據詩前稱范陽縣丞吉逾同躋攀于此云云,則寺當在范陽矣。 唐時范陽縣屬涿州,今撿《日下舊聞》引《名勝志》云:『涿州有智度寺,石城東北隅,剙自唐時,有舊碑刻。 其後即雲居寺,俱有石基浮圖。 』疑即此雲居上寺也。 謂之上寺者,以在智度寺之後也。 唐時舊碑刻,或即指此碑。 吉逾諸人之詩,《全唐詩》無一載者,因錄之,以見唐人詩千餘年來淪於草莽、爲人所未見者,蓋不勝紀云。 」〖2〗望按:詩題次行原有「范陽縣丞吉逾」六字,詩序辛酉歲云云。 當是唐德宗建中二年。 石刻於此詩後出「元和四年四月八是范□□」一行,疑此爲刻石年月,而「范□□」疑本是「范某刻」字樣,當是刻工題名。 果爾,則自辛酉賦詩以迄元和四年己丑刻石,其間已歷二十九年矣。 〖吉逾等人詩作於建中二年。 元和題名,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卷六五錄作「元和四年八月八日范惟清呂〖以下缺〗」幷云此題名雖書於軒轅偉詩首「同前」二字之下,應別標一題,「《萃編》合爲一刻,誤矣」。 〗)。

    吉逾 唐宋诗
  • 夜宴洛陽程九主簿宅送楊三山人往天台尋智者禪師隱居

    東林問逋客,何處棲幽偏? 滿腹萬餘卷,息機三十年。 志圖良已久,鬢髮空蒼然。 調嘯寄疎曠,形骸如棄捐。 本家關西族,別業嵩陽田。 雲臥能獨往,山棲幸周旋。 垂竿不在魚,賣藥不爲錢。 藜杖閑倚壁,松花常醉眠。 頃辭青溪隱,來訪赤縣仙。 南畝自甘賤,中朝唯愛賢。 仍空世諦法,遠結天台緣。 魏闕從此去,滄洲知所便。 主人瓊枝秀,寵別瑤華篇。 落日掃塵榻,春風吹客船。 此行頗自適,物外誰能牽。 弄棹白蘋裏,挂帆飛鳥邊。 落潮見孤嶼,徹底觀澄漣。 雁過湖上月,猿聲峰際天。 羣峰趨海嶠,千里黛相連。 遙倚赤城上,曈曈初日圓。 昔聞智公隱,此地常安禪。 千載已如夢,一燈今尚傳。 雲龕閉遺影,石窟無人煙。 古寺暗喬木,春崖鳴細泉。 流塵既寂寞,緬想增嬋娟。 山鳥怨庭樹,門人思步蓮。 夷猶懷永路,悵望臨清川。 漁人來夢裏,沙鷗飛眼前。 獨遊豈易愜,羣動多相纏。 羨爾五湖夜,往來閑扣舷。

    劉長卿 唐宋诗
  • 句 其五

    萬木殘秋裏,孤舟半夜猿。

    翁宏 唐宋诗
  • 夜坐

    暮凉浮座暑光微,竹底風來暗舉衣。 假寐不知清夜久,掛檐星斗向人稀。

    李若水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