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藏本同塗,明哲遇輒安。 畎畝道可樂,肯思負鼎干。 膰肉倘愛禮,豈遽涉汶川。 大哉天地準,笑汝士女耽。 丈人三吳秀,此理久已參。 緬懷洛京老,知音賞英咸。 佳名表棟宇,妙語來江山。 至今編簡香,不謂室有蘭。 君看爲邦問,正在簞瓢間。 閲世從川流,如愚安石磐。 聖門惟若人,始可語易占。 不見繫辭中,巋然特書顔。
无
其他无
〔宋朝〕 周必大
行藏本同塗,明哲遇輒安。 畎畝道可樂,肯思負鼎干。 膰肉倘愛禮,豈遽涉汶川。 大哉天地準,笑汝士女耽。 丈人三吳秀,此理久已參。 緬懷洛京老,知音賞英咸。 佳名表棟宇,妙語來江山。 至今編簡香,不謂室有蘭。 君看爲邦問,正在簞瓢間。 閲世從川流,如愚安石磐。 聖門惟若人,始可語易占。 不見繫辭中,巋然特書顔。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幽懷念煙水,長恨隔龍沙。 今日膝王閣,分明見落霞。
蒼蒼松桂陰,殘月半西岑。 素壁寒燈暗,紅爐夜火深。 廚開山鼠散,鐘盡嶺猿吟。 行役方如此,逢師懶話心。
謫戍孤城小,思家萬里遙。 漢廷求衞霍,劒佩上青霄。
仙弈示樵夫,能言忘歸路。 因看斧柯爛,孫子髮已素。 孰云遺跡久,舉意如旦暮。
曲渚颺輕舟,前谿釣晚流。 鴈翻蒲葉起,魚撥荇花遊。 金子懸湘柚,珠房折海榴。 幽尋惜未已,清月半西樓。
劈碎琅玕意有餘,細泉高引入香廚。 山僧未肯言根本,莫是銀河漏泄無。
生人之治,本乎斯文。 有事其末,而忘其源,切近昧陋,道由是堙。 有志其本,而泥古陳,當用而迂,乖戾不伸。 較是二者,其過也均。 其美王公,志儒之本,達士之經。 秩秩而積,涵涵而停。 韡爲華英(一作「英華」),不矜不盈。 孰播其馨?孰發其明?介然而居,士友以傾。 敷文帝階,擢列侍從,以忠遠名,有直有諷。 辨遏堅(或作「聖」)懇,巨邪不用。 秀出班行,乃動帝目。 帝省竭心,恩顧日渥。 翔于郎署,鶱于禁密。 發帝之令,簡古而蔚。 不比于權,以直友冤,敲撼挫揠,竟遭斥奔。 久淹于外,歷守大藩。 所至極思,必悉利病,萎枯以膏,燠暍(或作「暘」)以醒,坦之敞之,必絕其徑,浚之詠之,使安其泳。 帝思其文,復命掌誥。 公潛謂人:「此職宜少,豈無凋郡,庸以自效。 」上藉(或作「籍」)其實,俾統于洪。 逋滯攸除,姦訛革風,祛蔽于目,釋負于躬。 方乎(或作「平」)所部,禁絕浮屠。 風雨順易,秔稻盈疇。 人得其所(或作「饒」),乃恬乃謳(或作「謠」)。 化成有代,思以息勞。 虛位而竢,奄忽(方作「勿隨」)滔滔。 維德維績,志于斯石,日遠彌高。 (同前書卷三一)(按:王公爲王仲舒。 碑文末云:「既以公之德刻而藏之墓矣,子初又請詩以揭之。 」稱詩而不稱銘,故錄出。 )。
江南年少十八九,乘舟欲渡青溪口。 青溪口邊一老翁,鬢眉皓白已衰朽。 自言家代仕梁陳,垂朱拖紫三十人。 兩朝出將復入相,五世疊鼓乘朱輪。 父兄三葉皆尚主,子女四代爲妃嬪。 南山賜田接御苑,北宮甲第連紫宸。 直言榮華未休歇,不覺山崩海將竭。 兵戈亂入建康城,煙火連燒未央闕。 衣冠士子陷鋒刃,良將名臣盡埋沒。 山川改易失市朝,衢路縱橫填白骨。 老人此時尚少年,脫身走得投海邊。 罷兵歲餘未敢出,去鄉三載方來旋。 蓬蒿忘却五城宅,草木不識青谿田。 雖然得歸到鄉土,零丁貧賤長辛苦。 采樵屢入歷陽山,刈稻常過新林浦。 少年欲知老人歲,豈知今年一百五。 君今少壯我已衰,我昔少年君不睹。 人生貴賤各有時,莫見羸老相輕欺。 感君相問爲君說,說罷不覺令人悲。
劍關雲棧蜀西頭,公在平川最上流。 五百里中爲甸服,一千年裏作賢侯。 城烏想爾齊師遁,邊馬從他魏使愁。 燕寢凝香無所事,姓名料想覆金甌。
會有四不赴,時有四不出。 無貴亦無賤,無固亦無必。 里閈閒過從,身安心自逸。 如此三十年,幸逢太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