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使臣李汝發寫平園真求贊

〔宋朝〕 周必大

人皆炎熱之畏,我愛夏日之長。 耳百尺之松風,挹雙沼之荷香。 髮固知其種種,容何事乎堂堂。 尚從遊于留侯,免形似乎六郎。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琴曲歌辭 履霜操

    父兮兒寒,母兮兒飢。 兒罪當笞,逐兒何爲? 兒在中野,以宿以處。 四無人聲,誰與兒語。 兒寒何衣,兒飢何食。 兒行于野,履霜以足。 母生衆兒,有母憐之。 獨無母憐,兒寧不悲。

    韓愈 唐宋诗
  • 海鷗詠

    萬里飛來爲客鳥,曾蒙丹鳳借枝柯。 一朝鳳去梧桐死,滿目鴟鳶奈爾何。

    顧況 唐宋诗
  • 秋夜聽擣衣

    砧杵聞秋夜,裁縫寄遠方。 聲微漸濕露,響細未經霜。 蘭牖唯遮樹,風簾不礙涼。 雲中望何處,聽此斷人腸。

    楊凝 唐宋诗
  • 贈晦公禪人

    流陽爲役者,相訪葉紛紛。 有句雖如我,無心未似君。 搆林青及竹,茆屋暖於雲。 何日相將去,千山麋鹿羣。

    貫休 唐宋诗
  • 青蘿帳女贈穆郎 題碧花牋

    珠露素中書繾綣,青蘿帳裏寄鴛鴦。 自憐孤影清秋夕,灑淚裴回滴冷光。

    不詳 唐宋诗
  • 五言□□觀□明府携(下缺)

    春山桂實奇,露□莅江垂。 (下缺)□疎□□識,幽□□人知。 賴□□□□,□□□□□。 (《文博》一九九○年第一期刊張沛《唐黃土磨崖刻石試析》錄陝西旬陽城東禹穴側磨崖石刻)(按:據張文介紹,此石刻爲楷書,凡五十四行,行約三十字,漫漶甚嚴重。 自十一行以後,錄唱和諸人詩什。 首十行似敍唱和緣起,錄殘文如次:「〖上缺三行〗土牛〖下缺〗幽桂一□□□□里〖下缺〗焉覩其仙〖下缺〗衣繡之〖下缺〗石□泉□□雉〖下缺〗而□人花西摘以清一〖下缺〗元十七年春正月庶〖下缺〗」張文據黃土縣之置改,考定此組詩作於開元十七年,可爲定論。 第一首詩作者姓名、官職不詳。 從第二首詩題看,似即□州〖疑即金州〗別駕。 )。

    缺名 唐宋诗
  • 濾水羅賦附歌

    玉巵無當兮安可擬,風飄有聲兮不足比。 惟濾羅之用也大哉,故去此而取彼。 (見《文苑英華》卷一一○)。

    白行簡 唐宋诗
  • 次韵林梅卿吏部遊湖

    竟日關心朱墨間,西湖好在且偷閑。 光凌萬頃摇銀海,興愜千鍾倒玉山。 未辦綵毫書側理,只愁赤壁下烏蠻。 客兒忽墮池塘句,格律都高漢以還。

    葛立方 唐宋诗
  • 送汪尚書大猷歸鄞 其一

    憶昔銓衡地,爲郎得並遊。 惟公合明陟,顧我分夷猶。 功業行將遂,軒車去莫留。 祠庭固誠請,帝眷益綢繆。

    司馬伋 唐宋诗
  • 山園四詠 雅志堂

    謝公有雅志,頗愛東山游。 坡仙得其心,妙語寄清謳。 蒼生事未了,已了還即休。 彭澤小邑宰,其事固不侔。 等閒一墨組,未死誰肯投。 况此大功業,聲名天壤流。 始末終不渝,盛事古鮮儔。 信知山林樂,不貴公與侯。 岩壑有廊廟,搢紳或戈矛。 而况此老軀,日月不少留。 汲汲尚不足,豈容復悠悠。 揭榜慕前賢,駑馬睎驊騮。 死者如可作,把酒起相酬。

    姜特立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