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廬之山屹如址,桐江之水清見底。 間關萬里却歸來,依舊此山如此水。 子陵一節壽漢脈,名與高山俱不死。 惜無陋巷爲邦學,禮樂不聞古人耳。
无
其他无
〔宋朝〕 沈清臣
桐廬之山屹如址,桐江之水清見底。 間關萬里却歸來,依舊此山如此水。 子陵一節壽漢脈,名與高山俱不死。 惜無陋巷爲邦學,禮樂不聞古人耳。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君侯櫪上驄,貌在丹青中。 馬毛連錢蹄鐵色,圖畫光輝驕玉勒。 馬行不動勢若來,權奇蹴踏無塵埃。 感茲絕代稱妙手,遂令談者不容口。 麒麟獨步自可珍,駑駘萬匹知何有,終未如他櫪上驄。 載華轂,聘飛鴻,荷君剪拂與君用,一日千里如旋風。
寶馬鳴珂踏曉塵,魚文匕首犯車茵。 適來行哭里門外,昨夜華堂歌舞人。
三道狼煙過磧來,受降城上探旗開。 傳聲却報邊無事,自是官軍入抄回。
孺亭滕閣少踟躕,三度南遊一事無。 秪覺流年如鳥逝,不知何處有龍屠? 雲歸洪井枝柯斂,水下漳江氣色麤。 賴得與君同此醉,醒來愁被鬼揶揄。
葉葉下高梧,端居失所圖。 亂離時輩少,風月夜吟孤。 舊疾衰還有,窮愁醉暫無。 秋光如水國,不語理霜鬚。
獨高庭中鶴,意遠貴氛埃。 有時青冥遊,顧我還下來。
衣裳好,儀貌惡。 不姓許,即姓郝。
昨度[匡](厈)山下,春鶯曉弄稀。 今來[湓](盆)水曲,秋鴈晚行飛。 國有文皇召,人慙謫傳歸。 迴行過梵塔,歷覽遍吳畿。 杏樹栽時久,蓮花刻處微。 南溪雨颯颯,東峴日輝輝。 瀑溜天童捧,香爐法衆圍。 煙雲隨道路,鶯鶴遠驂騑。 遠上靈儀肅,生公談柄揮。 一兹觀佛影,暫欲罷朝衣。 (此詩見《永樂大典》卷六六九九「十八陽」「江」字〖七函、六十四冊〗。 )(按《永樂大典》卷六六九九「九江府」十一「寺院」引《江州志》。 「太平興龍寺在虎溪,本晉東林寺。 太元九年桓伊置,法師慧遠道場也。 」又引《元一統志》:「東林禪寺,《舊志》載在州境,晉武帝太和十年建,唐號太平興龍寺,最爲廬山之古剎,寺有慧遠袈裟。 」《江州志》又謂寺有劉孝綽、孟浩然、李白、崔融、錢起、裴休、皇甫冉、杜荀鶴及樂天之詩。 此詩即自所引錄出。 〖1〗《吉石庵叢書》影印日本藏古鈔陳舜俞《廬山記》卷四收此詩,題作《遊東林寺》。 首句作「昨度匡山下」,第三句作「今來湓水曲」,均可訂《大典》之誤,兹據改。 第十五句作「煙霞隨道路」。 又詩後附跋云:「元和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曾孫朝散大夫使持節江州諸軍事江州刺史上柱國清河縣開國男賜紫金魚袋能再刊勒。 」)。
飛廉日掃除,預知尊者過。 不令有塵垢,污此石盤陀。
西園作戲喚春回,桃李陰陰三萬栽。 不是無心看開遍,錦江烟柳待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