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鼓靈旗動,嫦娥破鏡斜。 滿空天是幕,徐轉斗爲車。 機罷猶安石,橋成不礙槎。 誰知觀津女,竟夕望雲涯。
无
其他无
〔唐朝〕 劉禹錫
河鼓靈旗動,嫦娥破鏡斜。 滿空天是幕,徐轉斗爲車。 機罷猶安石,橋成不礙槎。 誰知觀津女,竟夕望雲涯。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始見棃花房,坐對棃花白。 行看棃葉青,已復棃葉赤。 嚴霜九月半,危蔕幾時客。 況有高高原,秋風四來迫。
江畔百尺樓,樓前千里道。 憑高望平遠,亦足舒懷抱。 驛路使憧憧,關防兵草草。 及茲多事日,尤覺閑人好。 我年過不惑,休退誠非早。 從此拂塵衣,歸山未爲老。
新竹夾平流,新荷拂小舟。 衆皆嫌好拙,誰肯伴閑遊。 客爲忙多去,僧因飯暫留。 獨憐韋處士,盡日共悠悠。
外強火未退,中銳金方戰。 一夕風雨來,炎涼隨數變。 徐徐炎景度,稍稍涼飆扇。 枕簟忽淒清,巾裳亦輕健。 老夫納秋候,心體殊安便。 睡足一屈伸,搔首摩挲面。 褰簾對池竹,幽寂如僧院。 俯觀游魚羣,仰數浮雲片。 閑忙各有趣,彼此寧相見。 昨日聞慕巢,召對延英殿。
朝攜下楓浦,晚戴出煙艇。 冒雪或平簷,聽泉時仄頂。 飆移靄然色,波亂危如影。 不識九衢塵,終年居下泂。
季子讓社稷,又能聽國風。 寧知千載後,蘋藻冷祠宮。
客從巴硤度(水渡)[二],傳子(爾)訴(泝)行舟。 是日風波濟(霽)(蔣云「濟」有「止」意,《莊子》、《淮南子》中均有〖風濟〗的用法,不必改。 ),高塘(堂)[三]雨半收。 青山滿蜀道,渌(綠)水向荆州。 不作書相慰(問),何(誰)能散(慰)別愁。 (皎然《詩式》卷三引「青山滿蜀道,渌水向荆州」二句,作「崔顥《別人》」。 )([一]按原卷載詩三首:一《綵雲篇》,二《度巴峽》,三《秋夜泊江渚》。 第一首題下有李邕名。 檢《全唐詩》第一第三兩首正是李邕作,但第一首詩題作「詠雲」,第三首殘。 [二]按此詩見《全唐詩》二函九冊,謂爲崔顥作,題作『贈盧八象』。 故此據敦煌卷先用互著例載入李邕,然後據《全唐詩》校其異文,凡九事。 茲作說明於第一事下。 [三]俞云:「『高塘』應作『高唐』,兩本俱誤。 」)。
靈光殿古生秋草,曲阜城荒噪晚鵶。 惟有孔林殘照裏,至今猶屬仲尼家。 (見宋孔傳《東家雜記》卷下。 )(〖1〗《東家雜記》謂有唐以來謁林者必一一賦詩,而以此詩最爲絕唱。 孔宗翰幼時已聞人誦此詩,或云一詩僧留題,竟不知誰氏之作。 今按:此詩在蒱初既已流傳則當爲唐五代人作。 從詩意看,不會晚於宋初崇儒之際。 故敢入。 )。
靈草靈砂起自然,却將非外亂烹煎。 黄牙成土堪名藥,秋石爲胎本是鉛。 樂道逢來忻且喜,周知體認更完全。 陽施陰授宜消息,不識時人在眼前。
燕鴻望南飛,春至還北去。 託食波浪中,瀟湘幾回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