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馬蕭蕭鳴,邊風滿磧生。 暗添弓箭力,斗上鼓鼙聲。 襲月寒暈起,吹雲陰陣成。 將軍占氣候,出號夜翻營。
无
其他无
〔唐朝〕 劉禹錫
邊馬蕭蕭鳴,邊風滿磧生。 暗添弓箭力,斗上鼓鼙聲。 襲月寒暈起,吹雲陰陣成。 將軍占氣候,出號夜翻營。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詩久零落。 今晨散帙眼忽開,迸淚幽吟事如昨。 嗚呼壯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動寥廊。 歎我悽悽求友篇,感時鬱鬱匡君略。 錦里春光空爛熳,瑤墀侍臣已冥莫。 瀟湘水國傍黿鼉,鄠杜秋天失鵰鶚。 東西南北更誰論,白首扁舟病獨存。 遙拱北辰纏寇盜,欲傾東海洗乾坤。 邊塞西蕃最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 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處覓王門。 文章曹植波瀾闊,服食劉安德業尊。 長笛誰能亂愁思,昭州詞翰與招魂。
一鳥自北燕,飛來向西蜀。 單棲劍門上,獨舞岷山足。 昂藏多古貌,哀怨有新曲。 羣鳳從之遊,問之何所欲? 荅言寒鄉子,飄颻萬餘里。 不息惡木枝,不飲盜泉水。 常思稻粱遇,願棲梧桐樹。 智者不我邀,愚夫余不顧。 所以成獨立,耿耿歲云暮。 日夕苦風霜,思歸赴洛陽。 羽翮毛衣短,關山道路長。 明月流客思,白雲迷故鄉。 誰能借風便,一舉凌蒼蒼。
自與王孫別,頻看黃鳥飛。 應由春草誤,著處不成歸。
遠見麻姑戲瑞禽,每來教舞此壇心。 基離地面三千丈,勢倚雲根一萬尋。 煙海日搖雙翅影,洞天風散九韻音。 自從越叟分明說,便想羅浮直至今。 (〖1〗上面這些詩寫辰一小冊上,線裝,僅存五葉,共二十八首。 後有殘闕,原書葉數、詩數不知多少。 總題《涉道詩》,下題撰人李翔姓名。 李翔的時代和事跡無所考,這個詩集也不見於著錄。 所歌詠酬答的都是道山道觀,當時道教的天師、尊師、鍊師、總真以及供奉和道教史上的著名人物事跡等。 這應該是一部現存最古的道徒詩集。 〖2〗詩中所表現的山名和地名,多在今江西、江蘇、浙江三省,主要是在龍虎山、茅山、天台山之間,李翔大概就是這一地區以內的人。 他的時代,大概是第九世紀末年或第十世紀初年的人。 謝自然是貞元十一年〖七九五〗十一月十二日卒於梁州西門外金泉山的,韓愈〖七六八--八二四〗有《謝自然詩》〖《昌黎先生集》卷一〗,李翔有《題謝自然傳後》〖傳爲郡守李堅所作〗,所以李翔時代,疑比韓愈稍晚。 〖日本《道教研究》第一冊刊吳其昱《李翔及其涉道詩》推定李翔爲唐高祖九世孫,江王李元祥之後,曾官莆田尉,約於咸通間在世,所據爲《新唐書》卷七○下《宗室世系表》,可備一說。 〗)。
天心軫念國西陲,妙選廷臣下赤墀。 要布寬仁慰彫瘵,用資根本濟艱危。 九重眷遇風雲會,萬里威名草木知。 此去願羅天下士,歸來共立太平基。
野性從來愛水雲,合耕巖下釣溪濱。 宦游愧負平生志,臨按欣逢我輩人。 奎閣雄文光照日,錦囊佳句艷爭春。 外臺况上三年計,一節行看詔墨新。
芳節未晼晚,名園好澄霽。 停車沒徑苔,移席傍叢筀。 蝶粉留紅房,蜂鬚抱香蔕。 微波生酒杯,輕吹拂衣袂。 何當名教樂,況復昌時世。 歸鞍惜餘歡,陽鳥不可繫。
李生來嶺南,自挾書一束。 食簞寄蕭寺,矻矻晝夜讀。 餘子讓頭角,文作翻手速。 小試不盡能,它日真可卜。 里中老仙伯,曾對玉堂宿。 高節老彌厲,名蓋斗南北。 掖垣我畏友,不愛萬鍾祿。 卷藏一丘下,勳業所迫逐。 子歸問道要,儲作饑歲穀。 富貴偶然耳,吾欲子金玉。
倦遊歷落三載中,重來觸事多不同。 舊交雲散隔山嶽,在者一二莫我從。 新知喜獲徐孺子,年少已有諸老風。 譬之寶劍雖尚伏,清夜往往舒長虹。 惟君家學故有宗,念我早日嘗登龍。 周旋何止道疇昔,玷缺便擬相彌縫。 分携轉眄且十日,夢寐嘗若見德容。 要裁短章寄離闊,抒思苦窮無由豐。 新詩忽來墮我側,句法沈穩字亦工。 寂寥此道幾欲息,玄文縱在人非雄。 吾君嗜好乃如此,誰爲冀北真羣空。 我今百不一稱意,顧頼交友忘終窮。 茲焉得君益足賀,自起酌酒澆塊胸。 滔滔原從濫觴至,君其勿憚尋尺庸。 異時相見定刮目,敢作吳下舊阿蒙。 因君我亦事穮蔉,瘠鹵要使成千鍾。
已別還成住,多君意甚真。 自非敦友好,寧復見情親。 月已秋中過,雨如春暮頻。 臨分匪杯酒,幽獨恐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