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隆興改元初余爲永嘉監倉時登忠義堂覩顔魯公像知其裔家是邦今閲一紀沿檄莆中遇軍事判官邵即其人也因請觀常山平原二像并大曆顥會昌嗣二誥爲賦長句

〔宋朝〕 李洪

明皇不識顔平原,我觀舊史心慨然。 天寶末年事大錯,邊將騁兵相盜權。 忽聞漁陽鼓鼙震,二十四郡城無堅。 霓裳驚破西行蜀,妃子倉皇死馬前。 常山平原乃昆弟,屹立砥柱摧腥羶。 土門既失陷河朔,天津罵賊鬚髮拳。 嗣皇靈武實草創,獨坐鶚立中興年。 尚書累月家食粥,諸將列屋羅妖妍。 嗚呼千載慕廉藺,曹蜍李志如九泉。 莆陽幕府東嘉客,飽聞裔孫家好賢。 錦囊重覩忠義像,再拜恨不爲執鞭。 輕綃盈幅凜生面,髣髴冠劍躋凌煙。 况藏二誥墨色古,吾宗贊皇相業傳。 憐君爲米走塵土,七十青衫雪滿顛。 乃祖精爽跨箕尾,寄書入洛逢飛僊。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江行無題一百首 五十一

    吳疆連楚甸,楚俗異吳鄉。 漫把尊中物,無人啄蟹筐。

    錢起 唐宋诗
  • 與生公尋幽居處

    同方久厭俗,相與事遐討。 及此雲山去,窅然巖徑好。 疑入武陵源,如逢漢陰老。 清諧欣有得,幽閑歘盈抱。 我本玉階侍,偶訪金仙道。 茲焉求卜築,所過皆神造。 歲晚林始敷,日晏崖方杲。 不種緣嶺竹,豈植臨潭草。 即途可淹留,隨日成黼藻。 期爲靜者說,曾是終焉保。 今爲簡書畏,秖令歸思浩。

    張九齡 唐宋诗
  • 送李僕射愬赴鎮鳳翔

    由來勳業屬英雄,兄弟連營列位同。 先入賊城擒首惡,盡封筦庫讓元公。 旌幢獨繼家聲外,竹帛新添國史中。 天子新收秦隴地,故教移鎮古扶風。

    張籍 唐宋诗
  • 鳴雁行

    朔風動地來,吹起沙上聲。 閨中有邊思,玉筯此時橫。 莫怕兒女恨,主人烹不鳴。

    陸龜蒙 唐宋诗
  • 贈(據《壯陶閣帖》卷二補。)

    建陽門外柳千條,斜插鸞篦小錯刀。 紫袖握蟬聲欲絕,紅巾撲蝶勢潛高。 愁眉對照烟江柳,嫩臉初開露井桃。 閑把金釵惱鸚鵡,亂聲啞嘎落輕毛。 (以上《秘殿珠林石渠寶笈續編》。 )(《秘殿珠林石渠寶笈續編》收李郢詩卷,原藏於淳化軒。 卷末有樂全居士、柯九思、陳繹曾、周仁榮、張翥五人附跋。 茲錄前三人跋如次。 )(〖1〗其一:李公嘗出守房陵商州,有善政,以能詩聞諸公間,有文集行於世。 此詩翰墨豪健,自成一家。 宣和六年季夏一日,樂全居士書。 〖原注:張密學諱確,字子固。 〗〖2〗其二:右唐李郢字楚望書七言詩真跡,後有張樂全跋,曾入紹興內府,合縫小璽具存。 詩法清麗,筆意飄撇,自有一種風氣。 僕僅見宣和所收許渾詩稿,精緻亦如之,足以見唐人所尚,流風餘韻,令人興起。 至治初,以佳本定武《蘭亭》易得之,愛玩不能去手。 丹丘柯九思識。 〖3〗其三:唐李楚望端公大中十年七言詩一卷。 楚望以是歲登進士第,其上主司詩云:「閉戶偶多鄉老譽,讀書精得聖人言。 」視「一日看盡長安花」,殆有間矣。 宜其疏於馳競,以藩鎮從事終也。 此紙鳥絲欄絕精緻,字畫有歐柳意。 楚望居餘杭,豈出於故家遺俗之所傳者歟? 泰定元年十月十三日,吳興陳繹曾書。 )。

    李郢 唐宋诗
  • 偈頌(幷序○序爲南嶽齊己撰) 四十五

    柳色含煙山花笑,鶯啼林下幾人知? 後生正好尋玄路,莫棄光陰虛度時。 。

    居遁 唐宋诗
  • 廬江主人婦

    孔雀東飛何處棲,廬江小吏仲卿妻。 爲客裁縫君自見,城烏獨宿夜空啼。

    李白 唐宋诗
  •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其三四四

    一印印空,三乘莫窮。 智了離微句,身分函蓋同。 彌勒駕來樓閣外,文殊家住覺城東。 隨身干木,到處家風。

    釋正覺 唐宋诗
  • 庚申日戲題

    多情節物苦撩人,用事葩華巧鬭新。 老去唯愁添甲子,年來不獨畏庚申。 身閒淡淡心機靜,夢好齁齁鼻息勻。 政使三彭肆簧舌,冰壺貯月本無塵。

    陳棣 唐宋诗
  • 和普公賦東園十題 虛白堂

    空堂絕纖塵,虛靜自生白。 長風吹月東,窗戶如不隔。 漆園茲趣深,赤水珠難索。

    梅堯臣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