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途飛萬里,回首望三秦。 忽見天山雪,還疑上苑春。 玉痕垂淚粉,羅袂拂胡塵。 爲得胡中曲,還悲遠嫁人。
无
其他无
〔唐朝〕 張文琮
戒途飛萬里,回首望三秦。 忽見天山雪,還疑上苑春。 玉痕垂淚粉,羅袂拂胡塵。 爲得胡中曲,還悲遠嫁人。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今朝血淚問蒼蒼,不分先悲旅館喪。 人送劍來歸隴上,鴈飛書去呌衡陽。 還家路遠兒童小,埋玉泉深晝夜長。 望盡素車秋草外,欲將身贖返魂香。
頃來多謔浪,此夕任喧紛。 故態猶應在,行期未要聞。
夜按雙娃禁曲新,東西簫鼓接雲津。 舞衫未換紅鉛濕,歌扇初移翠黛顰。 彩檻燭煙光吐日,畫屏香霧暖如春。 西樓月在襄王醉,十二山高不見人。
江湖分兩路,此地是通津。 雲淨山浮翠,風高浪潑銀。 人行俱是客,舟住即爲鄰。 俯仰煙波內,蜉蝣寄此身。
西風吹雨葉還飄,憶我同袍隔海濤。 江塔眺山青入佛,邊城履雪白連鵰。 身離世界歸天竺,影挂虛空度石橋。 應念無成獨流轉,嬾磨銅片鬢毛焦。
兄弟義[居](君)活,一種有男女。 兒小教讀書,女小教針補。 兒大與(郭校「須」)娶妻,女大須嫁去。 當房作私產,共語覓嗔處。 好貪競盛喫,無心奉父母。 外姓能蛆姡,啾唧由女婦。 一日三場鬬,自分不由父。 近逢窮業至,緣身一物無。 披繩兼帶索,行時須杖扶。 四海交遊絕,眷屬永還(張改作「遠」)疏。 東西無濟着,到處即女君(張改「安居」,項、戴校作「汝居」)。 (以上錄自張錫厚《王梵志詩校輯》卷二,原卷爲伯三二一一、斯五四四一、斯五六四一。 以《敦煌掇瑣》三一參校。 )(按:《全唐詩續補遺》卷二據《敦煌掇瑣》錄伯三二一一卷收其中二十六首爲缺名《五言白話詩》。 張錫厚考證此卷爲王梵志作,可以定論。 今將童氏未收之作皆錄出。 )。
深夜竹亭雪,孤燈案上書。 不遇無爲化,誰復得閒居。
此處神仙幾度經,老松枯朽穉松青。 如今想作天仙去,不復飛吟過洞庭。
一任筍侵疆,何防鞭礙道。 千戶廣侯封,三家結村保。
曩自白帝城,一馬獨入蜀。 晝行多水湄,夜宿必山麓。 時聞木客嘯,常憂射工毒。 蜿蜒蛇兩頭,踸踔夔一足。 豈惟耳目駭,直恐性命促。 稍歷葭萌西,遂出劍閣北。 奴僵不敢訴,馬病猶盡力。 我亦困人客,一日带屢束。 最憶蒼溪縣,送客一亭綠。 豆枯狐兔肥,霜早柿栗熟。 酒酸壓查梨,妓野立土木。 主別意益勤,我去疲已極。 行行求旅店,借問久乃得。 溪聲答歌長,燈焰照影獨。 村深寒更甚,薪盡燒簀竹。 須臾風雨至,終夕苦漏屋。 於時厭道途,自誓棄微祿。 猶幾三十年,始謝祝史職。 君恩念篤老,內閣使寓直。 亦思秋豪報,力憊藝黍稷。 却尋少時書,開卷有慚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