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高樹有棲鵲,記取明朝飛向東。 家在望春門外住,身居華省信難通。 夜聞相府催張牓,曉聽都堂議奏中。 龍閣鳳池人漸隔,猶因朝謁望鼇宮。
无
其他无
〔宋朝〕 梅堯臣
窗前高樹有棲鵲,記取明朝飛向東。 家在望春門外住,身居華省信難通。 夜聞相府催張牓,曉聽都堂議奏中。 龍閣鳳池人漸隔,猶因朝謁望鼇宮。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共君結新婚,歲寒心未卜。 相與遊春園,各隨情所逐。 君念菖蒲花,妾感苦寒竹。 菖花多豔姿,寒竹有貞葉。 此時妾比君,君心不如妾。 簪玉步河堤,妖韶援綠{𥫗/戢}。 鳧鴈將子遊,鶯燕從雙栖。 君念春光好,妾向春光嗁。 君時不得意,妾棄還金閨。 結言本同心,悲懽何未齊。 怨咽前致辭,願得中所悲。 人間丈夫易,世路婦難爲。 始經天月照,終若流星馳。 長信佳麗人,失意非蛾眉。 廬江小吏婦,非關織作遲。 本願長相對,今已長相思。 復有遊宦子,結援從梁陳。 燕居崇三朝,去來歷九春。 誓心妾終始,蠶桑奉所親。 歸願未克從,黃金贈路人。 潔婦懷明義,從汎河之津。 於今千萬年,誰當問水濱。 更憶倡家樓,夫壻事封侯。 去時思灼灼,去罷心悠悠。 不憐妾歲晏,千載隴西頭。 以茲常惕惕,百慮恆盈積。 由來共結褵,幾人同匪石。 故歲雕梁燕,雙去今來隻。 今日玉庭梅,朝紅暮成碧。 碧榮始芬敷,黃葉已[淅]瀝。 何用念芳春,芳春有流易。 何用重懽娛,懽娛俄戚戚。 家本巫山陽,歸去路何長。 敍言情未盡,采菉已盈筐。 桑榆日映物,草色盈高岡。 下有碧流水,上有丹桂香。 桂枝不須折,碧流清且潔。 贈君比芳菲,受惠常不滅。 贈君淚潺湲,相思無斷絕。 妾有秦家鏡,寶匣裝珠璣。 鑑來年二八,不記易陰暉。 妾無光寂寂,委照影依依。 今日持爲贈,相識莫相違。
官散有閑情,登樓步稍輕。 窗雲帶雨氣,林鳥雜人聲。 曉日襟前度,微風酒上生。 城中會難得,掃壁各書名。
從事蘄春興自長,蘄人應識紫薇郎。 山資足後拋名路,蒓菜秋來憶故鄉。 以道卷舒猶自適,臨戎談笑固無妨。 如聞郡閣吹橫笛,時望青谿憶野王。
客從巴硤度(水渡)[二],傳子(爾)訴(泝)行舟。 是日風波濟(霽)(蔣云「濟」有「止」意,《莊子》、《淮南子》中均有〖風濟〗的用法,不必改。 ),高塘(堂)[三]雨半收。 青山滿蜀道,渌(綠)水向荆州。 不作書相慰(問),何(誰)能散(慰)別愁。 (皎然《詩式》卷三引「青山滿蜀道,渌水向荆州」二句,作「崔顥《別人》」。 )([一]按原卷載詩三首:一《綵雲篇》,二《度巴峽》,三《秋夜泊江渚》。 第一首題下有李邕名。 檢《全唐詩》第一第三兩首正是李邕作,但第一首詩題作「詠雲」,第三首殘。 [二]按此詩見《全唐詩》二函九冊,謂爲崔顥作,題作『贈盧八象』。 故此據敦煌卷先用互著例載入李邕,然後據《全唐詩》校其異文,凡九事。 茲作說明於第一事下。 [三]俞云:「『高塘』應作『高唐』,兩本俱誤。 」)。
靈溪氛霧歇,皎鏡清心顏。 空色不映水,秋聲多在山。 世人久疎曠,萬物皆自閑。 白鷺寒更浴,孤雲晴未還。 昔時讓王者,此地閉玄關。 無以躡高步,淒涼岑壑間。
壽我新詩意甚勤,此難專享要平分。 願從薊子摩銅狄,可謝蘇公贈鐵君。
此舍絕邊無壁落,充虛露地真寥廓。 往來只道主人寬,爭似永嘉一宿覺。
療饑惟恃粥,動步已須人。 欲午猶支枕,經旬不過鄰。 鵲棲寒自穩,鷗沒遠難馴。 莫笑謀身拙,黄冠學季真。
每到炎天只願秋,如何秋到却成愁。 官居也有寒蛩語,不似山間聽得幽。
藏六自爲巢,巢蓮歲久交。 支牀猶耐辱,曳尾敢辭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