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次前韻贈龔養正

〔宋朝〕 陳造

淮鄉富奇髦,歛衽讓乃祖。 及今戶相矜,十襲藏妙語。 遺澤有源水,豈直輪一取。 夫君典刑在,落筆更醇古。 白眼視公卿,矧肯睨豪舉。 世味淡如水,進德吾孔武。 四壁但圖史,一飽問場圃。 修眉冰玉顔,初服仍楚楚。 團蒲芥軒寂,索手繫雕虎。 客來輒欣然,詩就寧漫與。 自云窺官達,束身著高俎。 肯思麒麟楦,强作沐猴舞。 見笑寒如冰,如睫不自睹。 君眼高一世,天光靜生宇。 寓意文字間,軋軋繭緒吐。 后皇急幽側,員闕多未補。 當儀振鷺羣,亟下冥鴻羽。 鄉來受廛地,幽屏良獨苦。 蓬萊道家山,金碧上煙雨。 反君招隠篇,長懷報明主。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廣陵別鄭處士

    落日知分手,春風莫斷腸。 興來無不愜,才在亦何傷。 溪水堪垂釣,江田耐插秧。 人生只爲此,亦足傲羲皇。

    高適 唐宋诗
  • 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韓翃 唐宋诗
  • 高花

    花將人共笑,籬外露繁枝。 宋玉臨江宅,墻低不礙窺。

    李商隱 唐宋诗
  • 度巴硤(伯三六一九[一])

    客從巴硤度(水渡)[二],傳子(爾)訴(泝)行舟。 是日風波濟(霽)(蔣云「濟」有「止」意,《莊子》、《淮南子》中均有〖風濟〗的用法,不必改。 ),高塘(堂)[三]雨半收。 青山滿蜀道,渌(綠)水向荆州。 不作書相慰(問),何(誰)能散(慰)別愁。 (皎然《詩式》卷三引「青山滿蜀道,渌水向荆州」二句,作「崔顥《別人》」。 )([一]按原卷載詩三首:一《綵雲篇》,二《度巴峽》,三《秋夜泊江渚》。 第一首題下有李邕名。 檢《全唐詩》第一第三兩首正是李邕作,但第一首詩題作「詠雲」,第三首殘。 [二]按此詩見《全唐詩》二函九冊,謂爲崔顥作,題作『贈盧八象』。 故此據敦煌卷先用互著例載入李邕,然後據《全唐詩》校其異文,凡九事。 茲作說明於第一事下。 [三]俞云:「『高塘』應作『高唐』,兩本俱誤。 」)。

    李邕 唐宋诗
  • 喜雨八絕寄顯道作 其七

    霜筠瑟瑟戛琳琅,冷透紗廚一味凉。 破夢吟魂正瀟洒,纖纖更捧雪花香。

    歐陽澈 唐宋诗
  • 奉送自强明府之官崑山

    吳中大縣數崑山,心定庭空亦不難。 多事要將無事治,萬人須作一人看。 牀頭有易何妨讀,琴上無弦不用彈。 况是威名賢太守,吏民誰敢半言謾。

    曾逮 唐宋诗
  • 朔風寄永叔

    朔風嗥枯枝,遠雁不能起。 日色寒無光,原野澹千里。 所思在南國,遐路闊音旨。 潛鱗亦安託,冰結長河水。 峨峨既未泮,獵獵終不已。 悠然傷我心,歷亂非可擬。

    梅堯臣 唐宋诗
  • 悽悽行

    悽悽重悽悽,惻惻復惻惻。 我愧思曠傍,人誰子思側。 興邦在人材,巖穴當物色。 如何清廟器,老死山南北。 小儒雖微陋,一飯亦憂國。 豈無一得愚,欲獻懼非職。

    陸游 唐宋诗
  • 偈頌七十六首 其二

    坐斷要津,全提正令。 佛祖到來,也須乞命。

    釋師觀 唐宋诗
  • 送游考功將漕夔門 其六

    燒畬瀼外竹枝瘦,踏磧灘上桃花肥。 繡衣故鄉豈不好,爲天下計毋庸歸。

    洪咨夔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