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日試推敲,未脫蜂鶴病。 世間十全手,噬肯愛三請。 即今悔少作,草草生氣盛。 逢人忍脩縮,拜手博是正。 往往掉其臂,百叩不一應。 贔屭仰前修,萎憊不能勁。 從君父子遊,似頗識蹊徑。 使君唾隋珠,枚叟每後乘。 郎君撞烟樓,楚珩復相映。 兩豪五字律,萬象一清鏡。 賸馥副羣趨,餘風振不競。 郵城望迎鑾,未敢憚奔命。 向來從渠後,無乃瑩吾聽。 回省多岐亡,滿冀一語訂。 此篇尤愛我,見推乃見警。 政使元白前,向君亦脩敬。
无
其他无
〔宋朝〕 陳造
少日試推敲,未脫蜂鶴病。 世間十全手,噬肯愛三請。 即今悔少作,草草生氣盛。 逢人忍脩縮,拜手博是正。 往往掉其臂,百叩不一應。 贔屭仰前修,萎憊不能勁。 從君父子遊,似頗識蹊徑。 使君唾隋珠,枚叟每後乘。 郎君撞烟樓,楚珩復相映。 兩豪五字律,萬象一清鏡。 賸馥副羣趨,餘風振不競。 郵城望迎鑾,未敢憚奔命。 向來從渠後,無乃瑩吾聽。 回省多岐亡,滿冀一語訂。 此篇尤愛我,見推乃見警。 政使元白前,向君亦脩敬。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日日郊亭啓竹扉,論桑勸穡是常機。 山城要得牛羊下,方與農人分背歸。
清曉盥秋水,高窗留夕陰。 初陽到古寺,宿鳥起寒林。 香火有良願,宦名非素心。 靈山緣未絕,他日重來尋。
一水悠悠隔渭城,渭城風物近柴荆。 寒蛩乍響催機杼,旅雁初來憶弟兄。 自爲林泉牽曉夢,不關砧杵報秋聲。 子虛何處堪消渴,試向文園問長卿。
清明雲日開,山路足莓苔。 瀑溜千尋落,乘閑一看來。 (見劉喜海《金石苑》卷二。 《輿地紀勝》卷一五七《資州》錄第二首。 張忱石先生告:《永樂大典》卷九七六六引《成都府志》錄第一首,今據以校補。 )(〖1〗《金石苑》云:「高約二尺,廣三尺六寸,十二行,行七字,字徑寸餘至二寸不等。 正書。 下端石殘缺。 」石刻題下署:「資□刺史王師閔。 」末署:「大和二年正月七日。 」〖2〗劉喜海跋云:「右詩刻在資州。 此西巖龍潭瀑布詩也,見王象之《碑目》。 王師閔爲資州刺史,史失載。 」〖3〗《輿地紀勝》云:「唐王師閔守資中,政有能聲。 嘗游西巖,留《瀑布詩》於石壁。 其一曰〖錄第二首,略〗。 」按:據《輿地紀勝》及《永樂大典》所錄詩,知石刻除稍有漫漶外,大致完整。 《金石苑》謂「下端石殘缺」,未允。 )。
年少支離奈命何,悲秋懷舊苦吟多。 龍泉有氣終難掩,荆玉無瑕豈憚磨。 會偶良工收杞梓,莫將閒夢挂烟蘿。 他年得路摶風去,肯念今朝煦沫麽。
邂逅今朝一段奇,從來華屋不關詩。 諸君且作留連意,正是微風到竹時。
江晚潮風應,蕭蕭百里秋。 寒聲初戰峽,怒力暗移洲。 卷岸舟航盡,涵空日月浮。 吳兒輕逐利,亡命雪山頭。
碧天霜氣夜稜稜,人在鼇山第幾層。 靜極禁關聞下鍵,暝深連閣見通燈。 蕙薰浮篆才餘火,酒滴供研自不冰。 無奈此時懷共被,各分臺署擁青綾。
夢破一聲婆餅焦,吳音未穩带春嬌。 不禁風力遥飛去,却引餘音過別條。
烏龍如真龍,妥尾臥江磧。 時時登樓望,爪尾略可識。 今朝事大異,千嶂忽如失。 遥知重雲外,已有雪數尺。 頗念采薇人,清坐焉得食。 裹飯欲問之,矯首空峭壁。 念昔故山時,僵臥風雪夕。 靜聞長松折,聲若裂巨石。 天晴視巖澗,鳥獸死如積。 清夢不可尋,撫楯三太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