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六絕句呈趙帥兼簡鄭機宜 其三

〔宋朝〕 陳造

鴈塔題名盡俊賢,即今十八卧重泉。 合離榮瘁何須較,强健相過是半仙。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琴曲歌辭 白雪歌

    列鼎佩金章,淚眼看風枝。 却思食藜藿,身作屠沽兒。 負米無遠近,所希升斗歸。 爲人無貴賤,莫學雞狗肥。 斯言如不忘,別更無光輝。 斯言如或忘,即安用人爲。

    僧貫休 唐宋诗
  • 題元陽觀舊讀書房贈李範

    此觀十年遊,此房千里宿。 還來舊窗下,更取君書讀。

    顧況 唐宋诗
  • 過田家宅

    安邑南門外,誰家板築高。 奉誠園裏地,牆缺見蓬蒿。

    杜牧 唐宋诗
  • 與李專美

    昭裔登庸汝未登,鳳池雞樹冷如冰。 何如且作宣徽使,免被人呼粥飯僧。

    韓昭裔 唐宋诗
  • 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寥落雲外山,迢遞舟中賞。 鐃吹發西江,秋空多清響。 地迥古城蕪,月明寒潮廣。 時賽敬亭神,復解罟師網。 何處寄相思?南風吹五兩。

    王維 唐宋诗
  • 翫珠吟

    識得衣中寶,無明醉(伯作「酒」)自惺(《燈錄》、《通載》、伯作「醒」)。 百骸俱(《燈錄》、《宗鏡錄》作「雖」)潰散(伯作「悔盡」),一物鎮長靈。 知(《通載》作「智」)境渾非體(伯作「智劍揮非體」),尋(伯、《燈錄》、《通載》作「神」)珠不定(伯作「見」)形。 悟即(伯、《燈錄》、《通載》作「則」)三身佛,迷疑萬卷經。 在心心豈(《燈錄》、《通載》、伯作「可」)測,居(《燈錄》、《通載》作「歷」)耳耳難聽。 罔像先天地,淵玄(《燈錄》、《通載》作「玄泉」,伯作「懸泉」)出杳冥(伯作「名」)。 本剛非鍛(伯作「斷」)鍊,元淨(《燈錄》、《通載》作「鏡」)莫澄停(伯作「亭」、《燈錄》、《通載》作「渟」)。 盤泊(《通載》作「礴」)逾(伯作「轉」,《燈錄》、《通載》作「輪」)朝日,玲瓏(伯作「鈴鑨」)暎曉星。 瑞光流不滅,真澄(伯作「氣」)濁還清(《燈錄》、《通載》作「真氣觸還生」)。 鑒照崆峒(伯作「空洞」)寂,勞(《燈錄》、《通載》、伯作「羅」)籠法界明。 剉(《燈錄》作「挫」,伯作「春」)凡功不滅(伯作「狹」),超聖果非盈。 龍女心親獻,虵(《燈錄》、《通載》作「闍」)王口自傾(伯作「經」,《燈錄》、《通載》作「呈」)。 護鵝人却活,黃雀義(《燈錄》、《通載》作「意」)猶輕。 解語非關舌,能言不是聲。 絕邊彌瀚(《燈錄》、《通載》作「汗」)漫,三(《燈錄》、《通載》作「無」)際等空平。 演教非爲教(《燈錄》、《通載》作「說」),聞名不(《燈錄》作「勿」,《通載》作「忽」)認名。 (伯無以上四句)。 二(伯、《通載》、《燈錄》作「兩」)邊俱不(《通載》作「莫」)立(伯作「守」),中道不須行。 見月休看(《燈錄》、《通載》作「觀」)指(伯作「紙」),歸(伯作「知」,《燈錄》、《通載》作「還」)家罷問程(伯作「逞」)。 識心豈測(《燈錄》作「心則」,伯、《通載》作「心即」)佛,何佛更堪成。 (按:《景德傳燈錄》卷三十收丹霞和尚《翫珠吟二首》,此爲其二。 另伯三五九七卷、《佛祖歷代通載》卷十六亦收此詩。 異文並注出。 《宗鏡錄》卷四十收「百骸雖潰散,一物鎮長靈」二句,題作《般若吟》,不注作者名。 )。

    天然 唐宋诗
  • 送苗郎中出漕江西

    幾夕燒熏歇被綾,東南使部望前旌。 武泥給板言如綍,漢庾臨波粟似京。 露橘千頭豐歲籍,江鱸百尾飫盤鯖。 計籌暫爾煩經畫,囊橐行看用老成。

    宋庠 唐宋诗
  • 郡圃觀春物有感

    河橋煙北寂寥城,山圃雖春氣尚清。 戲蝶有時飛自遠,野禽終日語無情。 露痕浥浥添花重,風意沾沾助絮輕。 看徧物華還自看,乾坤同是一浮生。

    宋庠 唐宋诗
  • 贈羽流韓洞章

    韓生畫馬有家法,胸中驊騮不可計。 酒酣試作姜子牙,怳若當年釣清渭。

    王之道 唐宋诗
  • 和曾運使 其一

    心法兩忘諸說到,文章百鍊古風回。 方驚吸盡西江口,又出江西一派來。

    釋慧空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