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秘三茅勝,班高玉筍明。 昔年同日喜,共拜一陽生。 造化何勞補,彌文意自成。 梅花開句眼,爭得不關情。
无
其他无
〔宋朝〕 許及之
地秘三茅勝,班高玉筍明。 昔年同日喜,共拜一陽生。 造化何勞補,彌文意自成。 梅花開句眼,爭得不關情。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歲陽亦頹止,林意日蕭摵。 云胡當此時,緬邁復爲客。 至愛孰能捨,名義來相迫。 負德良不貲,輸誠靡所惜。 一木逢廈構,纖塵願山益。 無力主君恩,寧利客卿璧。 去去榮歸養,憮然歎行役。
傷懷同客處,病眼却花朝。 草嫩侵沙短,冰輕著雨消。 風光知可愛,容髪不相饒。 早晚丹丘去,飛書肯見招。
檻前溪奪秋空色,百丈潭心數砂礫。 松筠條條長碧苔,苔色碧於溪水碧。 波迴梳開孔雀尾,根細貼著盤陀石。 撥浪輕拈出少時,一髻濃煙三四尺。 山光日華亂相射,靜縷蘭鬐勻襞積。 試把臨流抖擻看,琉璃珠子淚雙滴。 如看玉女洗頭處,解破雲鬟收未得。 即是仙宮欲製六銖衣,染絲未倩鮫人織。 採之不敢盈筐篋,苦怕龍神河伯惜。 瓊蘇玉鹽爛漫煮,嚥入丹田續靈液。 會待功成插翅飛,蓬萊頂上尋仙客。
蠶月桑葉青,鸎時柳花白。 澹豔煙雨姿,敷芬陽春陌。 如何秋風起,零落從此始。 獨有南澗松,不歎東流水。 玄陰天地冥,皓雪朝夜零。 豈不罹寒暑,爲君留青青。 青青好顏色,落落任孤直。 羣樹遙相望,衆草不敢逼。 靈龜卜真隱,仙鳥宜棲息。 恥受秦帝封,願言唐侯食。 寒山夜月明,山冷氣清清。 淒兮歸鳳集,吹之作琴聲。 松子臥仙岑,寂聽疑野心。 清泠有真曲,樵採無知音。 美人何時來?幽徑委綠苔。 吁嗟深澗底,棄捐廣廈材。
直望漢江三百里,一條如線下洋州。 (以上六題均見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一八三《興元府》)(〖1〗北宋文同《丹淵集》卷十五《崔覲詩》〖原注:大中時人〗:「崔覲者高士,梁州城固人。 讀書不求官,但與耕稼親。 夫婦既已老,左右無子孫。 一日召奴婢,盡以田宅均。 俾之各爲業,不用來相聞。 遂去隱南山,雜跡麋鹿羣。 約曰或過汝,所給爲我陳。 有時携其妻,來至諸人門。 乃與具酒食,嘯詠相歡欣。 山南鄭餘慶,辟之爲參軍。 見趣使就職,漫不知吏文。 已復許謝事,但謂長者云。 補闕王直方,本覲之比鄰。 文宗時上書,召見蒙咨詢。 薦覲有高行,用可追至淳。 詔授起居郎,裒斜走蒲輪。 辭疾不肯至,高風概秋旻。 我昨過其縣,裴回想芳塵。 訪問諸故老,寂無祠與墳。 斯人久不競,薄夫何由敦? 此縣漢唐時,諸公揚清芬。 刻詩子堅廟,來者期不泯。 」按:文同於北宋熙寧六年知漢中府,此詩爲其時作。 詩中保存了一些崔覲事跡的傳聞,故附存之。 )。
幾人天上爭仙桂,一歲閩南折四枝。 (見乾隆十九年刊魯曾煜等纂《福州府志》卷六十《文苑》)(〖1〗《福州府志》:「蕭膺,字次元,侯官人,開成三年登第。 是歲閩中同舉者三人,朝士詩云〖詩略〗。 自是閩號爲文儒之鄉。 官至大理司直。 」注:「萬曆《府志》,參《閩書》。 」)。
元戎簾幕海濱開,謫仙騎鯨天上來。 尊前談笑贊籌畫,一洗八郡無氛埃。 功成揮鞭朝玉闕,九重閶闔開春色。 要傳天意下人間,翰苑政須萬人傑。 我今去國已五年,天子令伴黄冠仙。 邂逅相逢君復去,林泉還我擅雲煙。 君去上天款天語,莫畏雷霆作强禦。 人間疾苦欲扣天,天門嵯峨隔雲雨。 紅巾十萬今已無,致此紅巾本何如。 撥亂儻知原始末,制梃自可鞭匈奴。
恰如劊子氣雄豪,便向咽喉下一刀。 五臟肝心皆砉出,方知王法不相饒。
下邑常寂寞,細履寒溪頭。 魚鰕腥斷岸,橘柚明晚秋。 山色儼晴碧,溪光泛澄流。 相思故人遠,應過回雁洲。
春無三日晴,夏無十日雨。 蛇咬蝦蟆聲,更有衆生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