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子規恨

〔宋朝〕 薛季宣

風篠扣吾扉,有人來我語。 語好不須多,都不如歸去。 開門我見客,客子今何許。 竹下得流虹,人言爲杜宇。 杜宇昔王蜀,不自安當宁。 相歸密淫遊,微行時踽踽。 蛟龍失水困,哀怨成飛羽。 規名釋爾雅,茲事則然否。 揚雄蜀本紀,望帝亦賢主。 仙去正啼規,去思傳往古。 不妄信斯言,王去非輕舉。 蒼天悲此民,故使規聲苦。 脫屣感斯意,八極歸容與。 到今惟一人,後躅追無侶。 所以百世下,直指不得數。 聲盡繼以血,空教瀝肝腑。 其然豈其然,臣事君看取。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燕子樓詩三首 二

    北邙松栢鎖愁煙,燕子樓人思悄然。 自埋劒履歌塵散,紅袖香消已十年。

    張仲素 唐宋诗
  • 江行無題一百首 九十七

    高峯有佳號,千尺倚寒風。 若使爐煙在,猶應爲上公。

    錢珝 唐宋诗
  • 重修望京樓因登樓賦詩(題擬)

    夷門一鎮五經秋,未得朝天未免愁。 因上此樓望京國,便名樓作望京樓。 (見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一)(按:《全唐詩》卷五六三收此爲令狐綯詩,題作《登望京樓賦》。 岑仲勉先生《讀全唐詩札記》云:「按《寰宇記》一開封府浚儀縣,『望京樓,城西門樓,本無名,唐文宗太和二年,節度使令狐綯重修,因登樓賦詩曰』云云,詩中不免作未免。 據《舊書》一七上,長慶四年九月,『庚戌,以河南尹令狐楚檢校禮部尚書、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宋汴亳觀察等使』,由此計至大和二年,恰是五年。 綯雖嘗一鎮宣武,但《舊書》一七二《綯傳》云:『咸通二年,改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三年冬,遷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則先後祇兩年,非五經秋也。 且在大和二年後三十餘祀,紀年亦不合,是知《寰宇記》云令狐綯,實令狐楚之訛,此詩應移收前五函九冊,綯更無他詩,名應刪却。 」今從其說錄歸楚名下。 《舊唐書》卷十七上載大和二年十月李逢吉移宣武,「代令狐楚,以楚爲戶部尚書」。 楚在宣武任時間正與詩合。 )。

    令狐楚 唐宋诗
  • 賦石奉送德林少尹員外并序

    我愛他山石,中含絕代珍。 烟披寒落落,沙淺靜磷磷。 翠色辭文陛,清聲出泗濱。 扁舟載歸去,知是汎槎人。

    徐鉉 唐宋诗
  • 溪齋春日

    問君何事拙謀身,竹塢溪齋養鈍人。 白鷺儀形閒照水,野鶑言語亂嘲春。 半生已悔嬰朝紱,萬境方將付客塵。 自笑經旬無宴具,對花孤坐嚥瓊津。

    宋庠 唐宋诗
  • 頌古八首 其四

    椎鑼擂鼓轉船頭,席卷波翻喊激流。 洗腳上船乘快便,順風相送下揚州。

    釋道顔 唐宋诗
  • 春日

    老去仍羈旅,逢春非我春。 物華隨意别,感慨與時新。 柳重将迎客,花然似笑人。 十年憂國淚,依舊洒衣巾。

    張嵲 唐宋诗
  • 寺中別林謙之兼寄諸鄭

    遊從忘朝晡,尊酒輕招呼。 笑語恣玩狎,翻覆雲雨疎。 我友數君子,古心相與娛。 每見輒賓敬,衣裳儼而趨。 惡石寓規誡,美疢疾佞諛。 深山足風雨,零落梅花株。 亭亭巖上松,霜姿一何孤。 感茲各努力,勿以歲事徂。

    方翥 唐宋诗
  • 書院雜詠 榴花

    客館逢重午,石榴花正芳。 吾廬開亦好,歸去嚼天漿。

    王十朋 唐宋诗
  • 夔路十賢 白文公

    賦詠窮三峽,樂天在忠州。 苟不以直道,亦如元與劉。

    王十朋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