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贈朱德裕宋安民以學詩如學仙爲韻五首 其二

〔宋朝〕 周孚

材俊千里駒,學問五總龜。 前輩爲青眼,多士推白眉。 屬我病作祟,濁醪不同持。 山林有成約,捧盤盟此詩。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鄭女彈箏歌

    鄭女八歲能彈箏,春風吹落天上聲。 一聲雍門淚承睫,兩聲赤鯉露鬐鬣。 二聲白猿臂拓頰,鄭女出參丈人時。 落花惹斷遊空絲,高樓不掩許聲出,羞殺百舌黃鶯兒。

    顧況 唐宋诗
  • 天寶題壁

    五十餘年別,伶俜道不行。 却來書處在,惆悵似前生。

    顧況 唐宋诗
  • 郡中

    鄉路音信斷,山城日月遲。 欲知州近遠,階前摘荔枝。

    白居易 唐宋诗
  • 尊師是桃源黃先生傳法弟子常見尊師稱先師靈迹今重賦此詩兼寄題黃先生舊館

    後學方成市,吾師又上賓。 洞天應不夜,源樹秪如春。 棋客留童子,山精避直神。 無因握石髓,及與養生人。

    李德裕 唐宋诗
  • 淮西池濠石銘

    井底一竿竹,竹色深綠綠。 雞未肥,酒未熟,障車兒郎且須縮。

    不詳 唐宋诗
  • 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縧。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 唐宋诗
  • 天台智者大師畫贊

    天台大師俗姓陳,其名智顗華容人。 隋煬皇帝崇明因,號爲智者誠敬申。 師初孕育靈異頻,彩烟浮空光照鄰。 堯眉舜目熙若春,禪慧悲智嚴其身。 長沙佛前發弘誓,定光菩薩示冥契。 恍如登山臨海際,上指伽藍畢身世。 東謁大蘇求真諦,智同靈鷲聽法偈。 得宿命通弁無礙,旋陀羅尼華三昧。 居常西面化在東,八載瓦官闡玄風。 敷演智度發禪蒙,梁陳舊德皆仰崇。 遂入天台華頂中,因見定光符昔夢。 降魔制敵爲法雄,胡僧開道精感通。 又有聖賢垂秘旨,時平國清即名寺。 贖得魚梁五百里,其中放生講流水。 後主三禮洞庭裏,請爲菩薩戒弟子。 煬皇世鎮臨江涘,金城說會求制止。 香火事訖乃西旋,渚宮聽衆逾五千。 建立精舍名玉泉,橫亘萬里皆稟緣。 煬皇啓請回法船,非禪不智求弘宣。 遂著《淨名精義傳》,因令徐柳參其玄。 帝既西趍移象魏,師因東還遂初志。 半山忽與沙門顛,俄傾逡巡偡韜秘。 止觀大師名法源,親事左溪弘度門。 二威灌頂誦師言,同稟思文龍樹尊。 荆溪妙樂間生孫,廣述祖教補乾坤。 寫照隨形殊好存,源公瞻禮必益敦。 俾余贊述斯討論,庶幾億載垂後昆。 (《傳教大師全集·天台靈應圖本傳集》卷二,轉錄自《東南文化》一九九○年六期《天台文化專號》)。

    顏真卿 唐宋诗
  • 次韻李次仲赴巨山張舍人招贈之什

    君無吟秋草,螢飛而露濕。 曼倩古豪英,羨門深抆拭。 五難背生路,九鑰探金碧。 烏龍因師指,龜峯森郡㦸。 張羅候鳧影,過客紛如織。 子房河上翁,揮犀高讌席。 噓呵棗如瓜,肉眼殊未識。 西母掬露醒,東王漿霞赤。 至哉高尚公,著書不靳惜。 髻珠曩許學,玉版援金筆。 仙階三洗髓,短生幾兩屐。 岧嶤法身像,褒博烏紗幘。 焚沃覬有遭,稽首悲涕泣。 妙訣付神水,悃誠如皎日。 升降摩頂踵,抽添而損益。 勞生息奔迫,頹齡飛鳥急。 希求九陽聚,何憚一千夕。 近期赤水中,先覩玄珠得。

    蘇籀 唐宋诗
  • 送王庾 其二

    倦客衣空化,求知刺欲漫。 孤飛回鷁路,別淚溢鮫盤。 待舉秋槐老,承顔夏枕安。 新篇時寄我,魚信接長瀾。

    宋祁 唐宋诗
  • 贈楊尉送湫水

    天上妥雨水鳴渠,一龍任責固有餘。 今年水來雨不集,彭民不及江中魚。 以堰致水高百尺,靈湫在淵爍紅日。 彭民怨龍不怨人,龍則有職誰之失。 九峯仙官梅子真,豢龍有術龍不嗔。 去年作堰今請湫,二者兼得蘇彭民。 東湖別駕但捧腹,卧聽蕭蕭響疎竹。 往來莫便輕泥塗,軟脚有酒爲君沽。

    李石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