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堂堂去,雲容故故陰。 情連芳草遠,愁共碧波深。 一雨能多久,鳴鳩只合瘖。 杖頭方寂寞,那得濁醪斟。
无
其他无
〔宋朝〕 廖行之
春色堂堂去,雲容故故陰。 情連芳草遠,愁共碧波深。 一雨能多久,鳴鳩只合瘖。 杖頭方寂寞,那得濁醪斟。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渡遼水,此去咸陽五千里。 來時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歸咸陽,營家各與題本鄉。 身在應無回渡日,駐馬相看遼水傍。
辭家年已久,與子分偏深。 易得相思淚,難爲欲別心。 孤雲隨浦口,幾日到山陰。 遙想蘭亭下,清風滿竹林。
憶昔溴梁會,豈伊無諸侯。 羣臣自盟歃,君政如贅旒。 有力則宗楚,何人復尊周。 空文徒爾貶,見此[眥]□血流。
低頭久立向薔薇,愛似零陵香惹衣。 何事碧溪孫處士,百勞東去燕西飛。
落雪臨風不厭看,更多還恐蔽林巒。 愁人正在書窗下,一片飛來一片寒。
擾擾一京塵,何門是了因。 萬重千疊嶂,一去不來人。 鳥道春殘雪,蘿龕晝定身。 寥寥石窗外,天籟動衣巾。
□壯雄規□,□□在□□。 □空歇滅(下缺)。 (見《文物參考資料》一九五七年第三期刊俞同奎《安濟橋補充文獻附石刻拓片》)(按:劉義詩附崔恂詩後,惜漫漶太甚,僅餘十數字。 崔恂詩已收入《全唐詩補逸》卷五。 俞文又謂同時所出有另一石,前半已漫漶,後數行尚可辨,可確定二詩作年,錄如次:□元八年九月□□□□□□李于時□□□□□崔恂任深州□史□□□還此橋過喜其壯麗命舊詩云□志並七年春。 俞同奎考定「□元八年」爲開元八年,幷謂崔恂七年春另有一詩刻石,迄未發現。 )。
南泉特地指瓶,隱峯便來瀉水。 兩人自不識羞,掘地深埋自己。
屹屹龜山障末流,藩牆一望渺無由。 胸中萬里平生事,肯蹋尋常只麽休。
玉帝侍臣紫雲翁,帝嗔謫居跨鼇峯。 年齡瞬息反帝所,空有衣冠藏山中。 山中草木俱不同,紫雲霏微氣鬰葱。 風清月白巖穴空,翁猶被髮乘虬龍。 來從南箕驅長風,人間奔趨爭追蹝。 依稀可望不可從,披尋遺編三復重。 舜庭絲匏間笙鐘,嗚呼翁兮終莫從,姑從遺編愈盲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