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梅欲百畝,誰老意未渝。 有山在堂背,有溪在庭除。 我危坐中央,花以寘坐隅。 人固不可親,花亦不可疎。
无
其他无
〔宋朝〕 陳傅良
種梅欲百畝,誰老意未渝。 有山在堂背,有溪在庭除。 我危坐中央,花以寘坐隅。 人固不可親,花亦不可疎。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枳實遶僧房,攀枝置藥囊。 洞庭山上橘,霜落也應黃。
鳳城春色晚,龍禁早暉通。 舊火收槐燧,餘寒入桂宮。 鶯啼正隱葉,雞鬬始開籠。 藹藹瑤山滿,仙歌始樂風。
不識吳生面,久知吳生道。 跡雖染世名,心本奉天老。 雌一守命門,廻九填血腦。 委氣榮衛和,咽津顏色好。 傳聞共甲子,衰隤盡枯[槁]。 獨有冰雪容,纖華奪鮮縞。 問人何能爾,吳實曠懷抱。 弁冕徒挂身,身外非所寶。 伊予固童昧,希真亦云早。 石壇玉晨尊,晝夜長自埽。 密印視丹田,遊神夢三島。 萬過黃庭經,一食青精稻。 冥搜方朔桃,結念安期棗。 綠髮幸未改,丹誠自能保。 行當擺塵纓,吳門事探討。 君爲先此詞,終期搴瑤草。
娃館松江北,稽城浙水東。 屈君爲長吏,伴我作衰翁。 旌斾知非遠,煙雲望不通。 忙多對酒榼,興少閱詩筒。 淡白秋來日,疎涼雨後風。 餘霞數片綺,新月一張弓。 影滿衰桐樹,香凋晚蕙叢。 飢啼春穀鳥,寒怨絡絲蟲。 覽鏡頭雖白,聽歌耳未聾。 老愁從此遣,醉笑與誰同。 清旦方堆案,黃昏始退公。 可憐朝暮景,銷在兩衙中。
我有昆吾劒,求趨夫子庭。 白虹時切玉,紫氣夜干星。 鍔上芙蓉動,匣中霜雪明。 倚天持報國,畫地取雄名。
小兒行把街中劇,千年𥘴斗銅衣碧。 將金换得試磨看,俄見洞門深一尺。 夜深時出仰照天,二十八宿中相連。 青龍耀躍麟眼動,神鬼不敢當庭總之。 明朝擎出遊都市,一半狐狸落城死。
碧峯頂上開禪坐,縱目聊窮宇宙間。 白日纔離東海底,清光先照戶窗間。 (宋李俊甫《莆陽比提》卷七收此詩,題作《靈嚴上方》,「東海」作「滄海」。 《全唐詩續補遺》卷十三據《莆風清籟集》卷五八《游蹤》收此詩,題作《靈巖廣化寺》,「戶窗間」作「戶窗前」,今刪彼存此。 )(此詩見道光甲辰年侯官嚴鴻謨校刊《周太朴詩》。 按詩集原爲明徐𤊹興公所編,嚴刊本於徐編增詩二首,此即其中一首,云據《莆風清籟集》增。 又按:此詩《全唐詩》僅存「白日纔離東海底,清光先照戶窗間」兩句,此則其全璧也。 )。
當今積善競修崇,七寶莊嚴作梵宮。 佛日明時齊舜日,皇風清處接慈風。 一乘妙理應難測,萬刼良緣豈易窮。 共恨塵勞非法侶,掉鞭歸去夕陽中。 (同前《鑑誡錄》卷六。 《全唐詩》亦無佚句。 )(望按:《全唐詩》佚句卷共收段義宗佚詩六句,注云出《吟窗雜錄》。 其中「浮花」兩句,即今補第一首中句;「玉排」二句,即今補第二首中句。 另有「懸心秋夜月。 萬里照鄉關」兩句,實非佚句,全詩已收入《全唐詩》,署名「布燮」。 布燮,長和國人猶言宰相也,非人名,《全唐詩》與作者名等視之,失察矣。 句中「鄉關」,《鑑譖錄》作「關山」。 日本漢學家豐田穰氏所撰《全唐詩糾謬》〖見昭和二十三年即公元一九四八年養德社刊《唐詩研究》〗一文,中曾據我國後蜀何光遠《鑑誡錄》卷六《布燮朝》一條,稽之《全唐詩》,謂係《全唐詩》所未收,可以補佚云云。 此文近承日友波多)(野太郎教授函贈,即以鮑氏刻《知不足齋叢書》本《鑑誡錄》校其原詩。 畧誌顛末,深以得豐田氏論文啓迪之助爲感。 )。
柴門草舍絕風塵,空谷耕田學子真。 泉咽恐勞經隴底,山深不覺有秦人。 手栽松樹蒼蒼老,身臥桃園寂寂春。 唯有胡麻當雞黍,白雲來往未嫌貧。
憶昨東京拜相時,武夫前導爭驅馳。 上奉天子一人命,下率百寮羅綱維。 泰階賜膳侑金幣,上食供進黄門賫。 夜來胡塵犯邊土,手握億萬兵擒虜。 揮揚殺氣橫九秋,指揮猛將皆貔虎。 八荒掃蕩沙漠空,旋師奏凱明皇宮。 英雄富貴皆長事,辭榮解綬歸興濃。 白石如玉泉如酥,河清海晏樂耕鋤。 雉鳴麥秀花卉敷,親朋會合情歡娛。 有子可教孫可訓,有書可讀田可租。 常願年豐五穀登,斯民安堵心則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