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出東陂路,過訪北巖前。 蔡經新學道,王烈舊成仙。 駕鶴來無日,乘龍去幾年。 三山銀作地,八洞玉爲天。 金精飛欲盡,石髓溜應堅。 自悲生世促,無暇待桑田。
无
其他无
〔唐朝〕 王績
暫出東陂路,過訪北巖前。 蔡經新學道,王烈舊成仙。 駕鶴來無日,乘龍去幾年。 三山銀作地,八洞玉爲天。 金精飛欲盡,石髓溜應堅。 自悲生世促,無暇待桑田。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微穆敷華能應節,飄揚發彩宜行慶。 送迎靈駕神心享,跪拜靈壇禮容盛。 氣和草木發萌芽,德暢禽魚遂翔泳。 永望翠蓋逐流雲,自茲率土調春令。
黃祇是[祗],我其夙夜。 寅畏誠絜,匪遑寧舍。 禮以琮玉,薦厥茅藉。 念茲降康,胡寧克暇。
近得水雲看,門長侵早開。 到時微有雪,行處又無苔。 勸酒客初醉,留茶僧未來。 每逢晴暖日,唯見乞花栽。
臘雪都堂試,春風汴水行。 十年雖抱疾,何處不無情? 羣盜正當路,此游應隔生。 勞君問流落,山下已躬耕。
截斷寒流疊石基,海潮從此作回期。 行人自老青山路,澗急水聲無絕時。 (以上二首均見南宋魏峴《四明它山水利備覽》卷下,《四明叢書三集》本。 二詩承溫州師院張靖龍同志錄示)(〖1〗張靖龍云:南宋林元晉《回沙閘記》云:「唐僧元亮賦堰詩,有曰:『海潮從此作回期。 』人謂絕唱。 」明末李鄴嗣《甬上高僧詩》卷上曰:「縣令王元暐起它山堰,主水啓閉,民德之,亮公爲題一詩。 宋志載吾最四絕句,以公題它山堰爲第一。 所云景絕詩亦絕者也。 公又作長歌一首以記其事。 」魏峴考訂《它山歌》爲元亮所作:「人知它山之詩而不知它山之歌。 歌以言詩之未盡,詩以言歌之所不欲文。 不觀其詩,無以見亮公之絕唱,不觀其歌,無以見王侯之始謀。 予方幼時,蓋嘗耳其歌之大略矣。 每以石刻不存爲恨。 咨詢耆老有年于茲,近劃得墨刻,讀之甚喜。 或疑圖志上載絕句爲唐僧元亮所作,此刻不載歲月名稱,恐非亮公之筆。 然即其歌以溯其意,如因祈禱入山與夫櫂舟深入之語,非亮公距王侯未遠,其孰能知此耶? 」)。
勸君五,尋思地獄真成苦。 眼前富貴逞容儀,須臾不久還歸土。
瑞雪初盈尺,寒宵始半更。 列筵邀酒伴,刻燭限詩成。 香炭金爐煖,嬌弦玉指清。 醉來方欲臥,不覺曉雞鳴。
清德臨藩第二回,東南時望滯鹽梅。 武林間歲移星座,溫樹多年直斗魁。 楚客江山供逸思,吳王風月屬高才。 空傳宴寢凝香句,文酒無因得仰陪。
向上一竅,八面玲瓏。 覿面一機,全身擔荷。 是則金鍮難掩,非則玉石俱焚。 擬議不來,銀山粉碎。 總不恁麽,又且如何。 是非不掛娘生口,自有旁人話短長。
山雲向晚留,山雨凌曉濯。 花明紅欲墜,松浄翠可握。 未覺人意寛,獨喜鳥聲樂。 平生麋鹿性,避地諧丘壑。 復接翁季友,詩文賸酧酢。 蘿門邃宜步,窪樽深可酌。 不聞杖屨過,無乃厭磽确。 願承名理談,煑茗破昏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