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過前岡見毀松有感 其一

〔宋朝〕 趙善括

夾道松陰若剪齊,前人種得幾多時。 曾經行客頻相戀,試問鄉翁總不知。 暗引風聲號綠野,密留雲影掛蒼枝。 今人惠物能如否,祇有摧殘樵牧兒。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奉和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三首 二

    雲路移彤輦,天津轉明鏡。 仙珠照乘歸,寶月重輪映。 望園嘉宴洽,主第歡娛盛。 絲竹揚帝熏,簪裾奉宸慶。

    裴守真 唐宋诗
  • 贈楚州郭使君

    淮水東南第一州,山圍雉堞月當樓。 黃金印綬懸腰底,白雪歌詩落筆頭。 笑看兒童騎竹馬,醉攜賓客上仙舟。 當家美事堆身上,何啻林宗與細侯。

    白居易 唐宋诗
  • 書陳處士屋壁二首 一

    有叟傲堯日,髮白肌膚紅。 妻子亦讀書,種蘭清溪東。 白雲有奇色,紫桂含天風。 即應迎鶴書,肯羨於洞洪。

    貫休 唐宋诗
  • 送武進鄭明府

    絃歌試宰日,城闕賞心違。 北謝蒼龍去,南隨黃鵠飛。 夏雲海中出,吳山江上微。 甿謠豈云遠,從此慶緇衣。

    徐堅 唐宋诗
  • 豐溪秋社

    稻熟瓜纍歲有仁,烹鷄割豕祀田神。 分腥不覺歸來晚,一幅雲煙擁醉人。 (〖1〗《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其集歷代史志書目皆不著錄。 此本爲乾隆庚申其裔孫積祚所刊,稱其從叔高祖元進所手錄,黃之雋、邵泰、儲大文皆爲之序,稱其湮沒八百年而始顯。 然其書晚出,授受源流渺不可考,越宋、元、明至今,忽傳於世,論者頗以爲疑。 」並舉用詞數條,以爲不似晚唐五代人語。 且謂《春雪往柵山》一詩,題中有「敲詩驢子背上」語。 實賈島咏推敲二字不定,見《唐摭言》,鄭綮言『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背上』,見《唐詩紀事》,在今日則爲故典,在唐末猶爲近事,不應從慶用之。 且稱吟詩爲推敲,已屬割裂,至改爲敲詩,明以前人實無此語。 按南高圖書館藏同治重鐫本此詩題作《春日往柵山吟詩於驢子背上未即就誤入側徑爲叢莽所縛卒成之》。 無敲詩之語,是傳本有不同也。 其餘用詞可疑者,又安知非輾轉抄刻中所致耶? 至古籍之不顯于當世而復見於後代者,其例實繁,故仍錄存之,以俟海內方家之論定焉。 )。

    呂從慶 唐宋诗
  • 發錦沙村

    北上途未半,南行歲已闌。 孤舟下建德,江水入新安。 海近山常雨,谿深地早寒。 行行泊不可,須及子陵灘。

    崔顥 唐宋诗
  • 過鄭山人所居

    寂寂孤鶯啼杏園,寥寥一犬吠桃源。 落花芳草無尋處,萬壑千峰獨閉門。

    劉長卿 唐宋诗
  • 老蘇先生挽詞 其一

    稱味欒城舊,潜光谷口棲。 雄文聯組繡,高論吐虹霓。 遽忽悲丹旐,無因祀碧雞。 徒嗟太丘德,位不至公圭。

    趙概 唐宋诗
  • 拄杖銘

    黑似漆,清而癯。 龍無角,蛇有鬚。 契得之,不自扶。 空老矣,乃用渠。 穿天台挑衡廬,涵瀛浡,吞江湖。 山水具,默然無。 突然出,擬則迂。 點須彌,爲丘墟。 指牆壁,爲文殊。 快薦取,勿躊躇。 是之外,乃無餘。

    釋慧空 唐宋诗
  • 師伯渾用韻復次 其五

    東望行都絳闕遥,老來筋力倦趨朝。 誰能作吏沈簿領,但欲買田書質要。 雅意庶同高士傳,不才難望大夫招。 津鄉舊有先賢宅,過者蒭蕘莫敢樵。

    晁公遡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