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用前韻答黄一翁五首 其四

〔唐朝〕 王炎

秣馬踐古轍,經術導先路。 士要人品高,與俗殊好惡。 忮心蠆尾毒,褊心螳臂怒。 唾面令自乾,吾今乃非故。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荅東陽于令寒碧圖詩

    東陽本是佳山水,何況曾經沈隱侯。 化得邦人解吟詠,如今縣令亦風流。 新開譚洞疑仙境,遠寫丹青到雍州。 落在尋常畫師手,猶能三伏凜生秋。

    劉禹錫 唐宋诗
  • 和李僕射秋日病中作

    由來病根淺,易見藥功成。 曉日杵臼靜,涼風衣服輕。 猶疑少氣力,漸覺有心情。 獨倚紅藤杖,時時堦上行。

    張籍 唐宋诗
  • 范處士在育王寺書碑因以寄贈

    墨妙復辭雄,扁舟訪遠公。 □(趙紹祖《金石文鈔》卷七作「雲」)天書梵□(《金石文鈔》作「字」,)霜月步蓮宮。 跡寄雙林下,名留刼石中。 遙知松逕望,棠(《金石文鈔》作「栗」)葉滿山紅。 (見《金石萃編》卷一百八。 )(又見《兩浙金石志》卷一,第三句不缺,文同《金石文鈔》,末句作「棠葉滿山紅」。 )(〖1〗石刻於題下原署「明州刺史于季友」。 按阿育王寺在今浙江鄞縣阿育王山中,此詩及後范的酬和詩附鐫於《阿育王里常住田碑》後。 碑末有太和七年十二月一日于季友作《碑後記》,則兩詩之作,當亦在同時。)。

    于季友 唐宋诗
  • 天漢尚不正,河源爭得清。 (見曾慥《類說》卷十二《紀異記》引)(〖1〗《紀異記》:「王輿有詩名,嘗有一聯云:『天漢尚不正,河源爭得清。 』崔胤相國聞之,大不悅。 竟流落而死。 」按:南唐時有王輿,事烈祖,似與此詩作者無涉。 )。

    王輿 唐宋诗
  • 宵長

    宵長慵早寐,念念客愁新。 燈影明高屋,蛩聲動四鄰。 滿懷平日事,雙鬢倦遊身。 避地從漂轉,西風羽檄頻。

    劉子翬 唐宋诗
  • 證道歌 其六四

    此即成吾善知識,道有說無真利益。 眉下縱橫放白光,不動分身千百億。

    釋印肅 唐宋诗
  • 自過漢水菜花彌望不絕土人以其子爲油

    漢南漢北滿平田,三月黄花也可憐。 惟有書生知此味,可無詩句到渠邊。 油燈夜讀書千卷,虀臼晨供飲十年。 今日相看總流落,洛陽櫻笋正爭先。

    項安世 唐宋诗
  • 贈上封諸老

    上封臺觀靜,夕霽景偏清。 月下聞禪語,風中有磬聲。 龍池留古蹟,雁塔寄餘情。 借問房前樹,東窗忽偃生。

    林用中 唐宋诗
  • 山菴感舊

    短橋橫澗有精廬,儼立蒼髯六丈夫。 長憶兒時弄泉石,誰令學宦走江湖。 泠風試作琴三疊,涼月還須酒一壺。 杖屢無忘數來往,不妨樵路小崎嶇。

    孫應時 唐宋诗
  • 臨邛計次魏自言六世祖破荒先生晚居景陵因葬焉後世子孫歲時不能拜掃日負樵牧不禁之憂慨然欲往携其所藏遺書一卷求書紙尾且云是行并之武昌省運使表兄迤邐觀光上國用正巖字韵賦詩一章以言志正亦用巖字韵爲賦三章以勉之云 其一

    如何袖手伏山巖,頃刻猶能草百函。 胸次宏規標衆正,筆端勁氣磔羣讒。 行看雲漢翻鴻羽,更喜秋風送馬銜。 南國諸公共推轂,從今不復厭卑凡。

    度正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