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日方中,爲民破重昏。 既蝕復光融,孔孟道益尊。 古禮今則亡,陳編意猶存。 飲燕用觥籌,薦享羞羔豚。 瞿曇何爲者,髠首徒實繁。 不飲非畏義,不殺非知仁。 舉世昏不悟,跣足行荆榛。 胎禍産妖幻,與佛岐又分。 俗愚有罣誤,吏議多深文。 怒言必溢惡,疑似恐不根。 黔首亦何罪,可憫不可嗔。 大道若返古,怪說難眩民。 帝居虎豹守,此語誰扣閽。
无
其他无
〔唐朝〕 王炎
三代日方中,爲民破重昏。 既蝕復光融,孔孟道益尊。 古禮今則亡,陳編意猶存。 飲燕用觥籌,薦享羞羔豚。 瞿曇何爲者,髠首徒實繁。 不飲非畏義,不殺非知仁。 舉世昏不悟,跣足行荆榛。 胎禍産妖幻,與佛岐又分。 俗愚有罣誤,吏議多深文。 怒言必溢惡,疑似恐不根。 黔首亦何罪,可憫不可嗔。 大道若返古,怪說難眩民。 帝居虎豹守,此語誰扣閽。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女羞夫壻蕩,客恥主人賤。 遭遇同衆流,低回愧相見。 君非青銅鏡,何事空照面? 莫以衣上塵,不謂心如練。 人生當榮盛,待士勿言倦。 君看白日馳,何異弦上箭。
宋公舊池館,零落守陽阿。 枉道祗從入,吟詩許更過。 淹留問耆老,寂莫向山河。 更識將軍樹,悲風日暮多。
野寺江天豁,山扉花竹幽。 詩應有神助,吾得及春遊。 徑石相縈帶,川雲自去留。 禪枝宿衆鳥,漂轉暮歸愁。
五紀更運,三正逓升。 勛華既沒,禹湯勃興。 神武命代,靈睠是膺。 望雲彰德,察緯告徵。 上紐天維,下安地軸。 徵師涿野,萬國咸服。 偃伯靈臺,九官允穆。 殊域委贐,懷生介福。 大禮既飾,大樂已和。 黑章擾囿,赤字浮河。 功宣載籍,德被詠歌。 克昌厥後,百祿是荷。
君誇名鶴我名鳶,君呌聞天我戾天。 更有與君相似處,飢來一種啄腥羶。
聖日祥風起,韶暉助發生。 蒙蒙遙野色,褭褭細條輕。 荏弱看漸動,怡和吹不鳴。 枝含餘露濕,林霽曉煙平。 縹緲春光媚,悠揚景氣晴。 康哉帝堯代,寰宇共澄清。
賢族唯題里,儒門但署鄉。 何如表巖洞,宸翰發輝光。 地在茲山曲,家臨郃水陽。 六龍駐旌罕,四牡耀旂常。 北斗臨台座,東山入廟堂。 天高羽翼近,主聖股肱良。 野竹池亭氣,村花澗谷香。 縱然懷豹隱,空愧躡鵷行。
野人不相識,偶坐爲林泉。 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錢。 迴瞻林下路,已在翠微間。 時見雲林外,青峰一點圓。 (見宋岳珂《寶真齋法書贊》卷八。 )(按:原帖爲草書八行。 詩末有云:「近見崔法曹此詩,愛之不覺下筆也。 」岳珂跋云:「右唐無名人青峰詩帖真跡一卷。 帖亦與《奉禮》、《不倦》二帖相似,意皆出於習書之勤者,有小璽表焉。 」同卷跋《奉禮帖》,謂有貞觀初年風度。 )。
識盡甘辛百草頭,鼻無牽纆得優遊。 不知有去成知有,始信南泉喚作牛。
秀目大頭顱,英姿舉世無。 平生一瓦鉢,何處有天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