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里淹中館,岷山稷下亭。 空梁無燕雀,古壁有丹青。 槐落猶疑市,苔深不辨銘。 良哉二千石,江漢表遺靈。
无
其他无
〔唐朝〕 盧照鄰
錦里淹中館,岷山稷下亭。 空梁無燕雀,古壁有丹青。 槐落猶疑市,苔深不辨銘。 良哉二千石,江漢表遺靈。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十二峰頭月欲低,空聆灘上子規啼。 孤舟一夜東歸客,泣向東風憶建溪。
招靈閣上霓旌絕,柏梁臺中珠翠稠。 一身三十六宮夜,露滴玉盤青桂秋。
周迴勝異似仙鄉,稍減愁人日月長。 幕繞虛簷高岫色,鏡臨危檻小池光。 絲垂楊柳當風軟,玉折含桃倚徑香。 南北近來多少事,數聲橫笛怨斜陽。
君家池閣靜,一到且淹留。 坐聽蒹葭雨,如看島嶼秋。 杯盤深有興,吟笑迥忘憂。 更愛幽奇處,雙雙下野鷗。
到此花宮裏,觀身火宅中。 有爲皆是幻,何事不成空? 晚籟鳴寒谷,秋山響暮鐘。 欲歸林下路,新月上前峯。 (見《金石萃編》卷一百五。 )(〖1〗《金石萃編》王昶按:「雲居上寺,未詳處所。 據詩前稱范陽縣丞吉逾同躋攀于此云云,則寺當在范陽矣。 唐時范陽縣屬涿州,今撿《日下舊聞》引《名勝志》云:『涿州有智度寺,石城東北隅,剙自唐時,有舊碑刻。 其後即雲居寺,俱有石基浮圖。 』疑即此雲居上寺也。 謂之上寺者,以在智度寺之後也。 唐時舊碑刻,或即指此碑。 吉逾諸人之詩,《全唐詩》無一載者,因錄之,以見唐人詩千餘年來淪於草莽、爲人所未見者,蓋不勝紀云。 」〖2〗望按:詩題次行原有「范陽縣丞吉逾」六字,詩序辛酉歲云云。 當是唐德宗建中二年。 石刻於此詩後出「元和四年四月八是范□□」一行,疑此爲刻石年月,而「范□□」疑本是「范某刻」字樣,當是刻工題名。 果爾,則自辛酉賦詩以迄元和四年己丑刻石,其間已歷二十九年矣。 〖吉逾等人詩作於建中二年。 元和題名,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卷六五錄作「元和四年八月八日范惟清呂〖以下缺〗」幷云此題名雖書於軒轅偉詩首「同前」二字之下,應別標一題,「《萃編》合爲一刻,誤矣」。 〗)。
撥雲峰迥勢岧嶤,傑閣翬飛倚絳霄。 扶翊道風千載遇,昭回奎畫百神朝。
文武宣和盛兩班,當時都道取燕山。 三京隨手殘燒盡,今日誰迎二聖還。
吾家老仙一世師,挺特風槩老不衰。 平生行己有本末,世人不知其天知。 急流勇退人恨早,纖塵恐汙白玉姿。 精神强健腰脚輕,鬖鬖白髮明鬢髭。 盤谷亭前一幅巾,子掖孫携翁笑歖。 無官一品錢滿屋,汝輩持底逃寒饑。 指心一點物非物,向來所貯惟不欺。 慇懃寶此徵後福,如印券契火灼龜。 我勤樸斲爾塗堊,障護風雨期勿隳。 庭前百拜領翁語,有毫髮愧非翁兒。 季也才力百倍予,天之報翁或在茲。 得其一體敏且强,遇事雹落雷電馳。 莫嫌掾尉官職卑,正欲小試觀異時。 弟兄贈言出寸丹,豈但趣和同兒嬉。 伯氏有德君子哉,發言不妄如發機。 敘文千字炯星日,是病苦者之神醫。 願子銘几銘盤盂,驊騮萬里未易期。 悲莫悲於生別離,鴈序可忍霜風吹。 丈夫遠懷在門戶,正使蟻聚終奚爲。 酒闌上馬飛鳥疾,我亦安能空鬰鬰。
㒩㒩屢神化,宛宛始成室。 生從五泰初,事至三起畢。 利物先遭烹,謀身自無術。 衣被遍四方,丘山計端疋。 豈知驕奢主,結綺縱游逸。 剪綵滿園林,光輝豔風日。 理宜得敗亡,此道天所疾。 禮經重親蠶,一縷知自出。 大禹惡衣服,仁儉由聖質。 我本生田家,蠶織嘗究悉。 初不恥縕袍,一煖志願訖。
柳亭門戶劣三間,詩伯封疆自一寰。 批判秋風勾夜月,抨彈淮水薦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