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謁漢高廟

〔唐朝〕 李百藥

纂堯靈命啓,滅楚餘閏終。 飛名膺帝籙,沈迹韞神功。 瑞氣朝浮碭,祥符夜告豐。 抑揚駕人傑,叱咤掩時雄。 締構三靈改,經綸五緯同。 干戈革宇內,聲教盡寰中。 運謝年逾遠,魂歸道未窮。 樹碑留故邑,抗殿表祠宮。 沐蘭祈泗上,謁帝動深衷。 英威肅如在,文物杳成空。 竹皮聚寒徑,枌社落霜叢。 蕭索陰雲晚,長川起大風。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悲歌 一

    邊城路,今人犂田昔人墓。 岸上沙,昔日江水今人家。 今人昔人共長歎,四氣相催節廻換。 明月皎皎入華池,白雲離離渡霄漢。

    顧況 唐宋诗
  • 送長安羅少府

    科名再得年猶少,今日休官更覺賢。 去國已辭趨府伴,向家還入渡江船。 雪晴新雁斜行出,潮落殘雲遠色鮮。 在處若逢山水住,到時應不及秋前。

    朱慶餘 唐宋诗
  • 寄吉諫議

    將迎須學返抽身,合致蹉跎敢效顰。 性靜擬歸無上士,跡疎常負有情人。 終憑二頃謀婚嫁,謬著千篇斷斧斤。 聞說舊交賢且達,欲彈章甫自羞貧。

    薛能 唐宋诗
  • 十八

    親中除父母,兄弟更無過。 有莫相輕賤,無時始認他。

    王梵志 唐宋诗
  • 答子京

    一辭雲陛五周年,瑣闥銷符寵再遷。 時譽敢希吳陸俊,歸心偏識漢疏賢。 蝸頭狼籍爭鋒地,鴻影徘徊避弋天。 命駕不須頻見約,潁濱嵩麓有私田。

    宋庠 唐宋诗
  • 和卷中韓子蒼梅花三首 其二

    凍枿雖臞甚,含英山意催。 斲冰衝曉色,綻綠透春迴。 健步故人信,流芳好事杯。 不論山水僻,往往拾香來。

    蘇籀 唐宋诗
  • 殿柱記

    蒼龍甲戌歲,修築周公殿。 文翁至高君,學校已再變。 順考興平年,寔紀漢之獻。 或云鍾會書,入木字隠見。 自獻而至會,朔曆斗杓轉。 會初入蜀時,意不止弱禪。 有如猿猱繫,百巧欲伺便。 殺女不作難,機鋒劇刀箭。 會書固出繇,家法素所善。 至學艾筆跡,暮夜走郵傳。 老昭豈易欺,真僞猝難辨。 欺昭爾尚可,蜀士多秀彥。 當其下筆時,寧不愧顔面。 雖蒙黼藻文,不揜糞土賤。 周公儻有靈,白日下雷電。

    李石 唐宋诗
  • 送宋秀實罷官歸將有東南之行

    遑遑魯東丘,結友得聃耳。 兩家千歲後,尚復通爵里。 況予與先世,相去百年邇。 常恨會面難,此意恐遂已。 豈期官紵溪,君爲幕下士。 不但見典型,自喜聞正始。 獨嗟瓦礫後,不遑蒹葭倚。 遽聞北海薦,當爲東山起。 春風洞庭波,九澤彌空水。 掛帆下中流,千里一日爾。 東南即王都,分野乃星紀。 宮殿芙蓉旗,玉佩白雲委。 麒麟翳鳳皇,侍輦叅劒履。 當知帝所樂,顧非俗吏比。 良圖宜早遂,力行無遽止。 今朝離亭柳,顔色已可喜。 欲君早著鞭,折贈當馬箠。

    晁公遡 唐宋诗
  • 爲增城丞張元輔賦博見亭

    東山未爲高,坐覺魯之小。 更上泰山巔,天下不勝眇。 公作如是觀,所學胡可料。 父兄自磨磋,師友相揉矯。 猶恐眼未高,著脚江湖渺。 纔疑輒遍參,一悟百高了。 今簸增城糠,冗不廢舒嘯。 數椽立江頭,萬象生木杪。 揆之高了機,撫掌成獨笑。 或指羅浮尖,又出鳳凰表。 嘗試登羅浮,鳳凰僅毫秒。 洙泗聖人門,等級蓋不少。 抬頭空仰高,瞑目誰見曉。 能拍十哲肩,不失速而肖。 要策參之勳,守約始爲妙。 更與約相忘,混沌安得竅。 公餘勿哦松,回光返自照。

    曾丰 唐宋诗
  • 花嶼

    楊垂空寄恨,草碧會添愁。 祇有花無數,春風醉不休。

    趙蕃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