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偶書 其三

〔宋朝〕 楊簡

自古挑才揚,暨漢多書木。 才木雖不同,一音貫吳蜀。 大道無異同,奚庸析耳目。 千載覺者幾,邇來帝錫福。 所知餘百人,宗祖慈湖麓。 天地吾施生,四時吾繼續。 日月吾光明,變化吾機軸。 夫人同此機,宇內皆吾族。 惟日用不知,被褐而懷玉。 禮三百三千,是誰不備足。 父母誰不愛,弟幼誰不育。 事上誰不敬,對賓誰不肅。 步步在杏壇,句句香芬馥。 羣峰穿白雲,碧流響松谷。 諄諄帝誨我,敢不拱承囑。 夙興筆此詩,既復從首讀。 此讀人不聞,惟有庭前菊。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重過何氏五首 三

    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 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 翡翠鳴衣桁,蜻蜓立釣絲。 自今幽興熟,來往亦無期。

    杜甫 唐宋诗
  • 寒食少天氣,東風多柳花。 小桃知客意,春盡始開花。

    杜甫 唐宋诗
  • 京兆尹廳前甘棠樹降甘露

    內史用堯意,理京宣惠慈。 氣和祥則降,孰謂天難知。 濟旱露爲兆,有如塤應篪。 豈無夭桃樹,灑此甘棠枝。 玉色與人淨,珠光臨筆垂。 協風與之俱,物性皆熙熙。 何必鳳池上,方看作霖時。

    錢起 唐宋诗
  • 送史申之峽州

    峽口巴江外,無風浪亦翻。 蒹葭新有雁,雲雨不離猨。 行客思鄉遠,愁人賴酒昏。 檀郎好聯句,共滯謝家門。

    司空曙 唐宋诗
  • 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館夜對桐花寄樂天

    微月照桐花,月微花漠漠。 怨澹不勝情,低回拂簾幕。 葉新陰影細,露重枝條弱。 夜久春恨多,風清暗香薄。 是夕遠思君,思君瘦如削。 但感事睽違,非言官好惡。 奏書金鑾殿,步屣青龍閣。 我在山館中,滿地桐花落。

    元稹 唐宋诗
  • 樓上偶題

    塵土無因狎隱淪,青山一望每傷神。 可能前嶺空喬木,應有懷才抱器人。

    唐彥謙 唐宋诗
  • 重建東峰亭(有序)

    大賢志勳略,琢石依崔嵬。 聲容問古今,文字埋草萊。 仰想駐旌戟,仍聞建亭臺。 胡爲積歲荒,密邇無人開。 顧鄙作吏間,探幽來此隈。 披尋忽驚喜,歎咏空徘徊。 盼睞得殊境,卑高怯冗材。 薙蕪碧蘚出,芟竹鮮風來。 危檻架幽谷,飛軒標勝垓。 分明見城郭,畢竟拋塵埃。 疊嶂天外展,長溪林際迴。 平原淡煙境,遠壑生雲雷。 物象寧極已,英靈信悠哉。 淒清汎瑤瑟,放浪酣金杯。 求古外凡意,立言悲自媒。 永懷紫芝客,眺覽期相陪。 (清嘉慶十一年刊洪亮吉纂《涇縣志》卷三一)(〖1〗清趙紹祖《涇川金石記》載宋蔣之奇跋云:「裴丹《東峰亭詩》十六句,其碑亡之久矣。 初中裕得斷碑以示余,有其詩幷序,纔十〖「十」字似爲衍文〗六韻,而闕其十韻。 今年至水西,及還,中裕以其碑見寄云:『白雲院僧處璡掘土獲之。 』十六韻皆全,而缺二十餘字。 其前六韻幷序所缺字,則以斷編正之。 獨後十韻中缺一字不可考。 既而公曼復于民間訪得一本爲示,又補後所闕一字,遂爲完篇矣。 序雖不甚佳,而詩頗近雅,重刻之,所以存故事也。 熙寧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尚書主客員外郎前殿中侍御史裏行蔣之奇穎叔題。 」)。

    裴丹 唐宋诗
  • 遇薛明府謁聰上人

    欣逢柏梁故,共謁聰公禪。 石室無人到,繩牀見虎眠。 陰崖常抱雪,枯澗爲生泉。 出處雖雲異,同歡在法筵。

    王昌齡 唐宋诗
  • 贈太子太保晁文公挽詞二首 其二

    几杖辭榮久,龍蛇感歲遷。 留春太史記,成佛謝公緣。 素蓋寒雲外,哀簫落月前。 無煩樵牧禁,行路拜新阡。

    宋庠 唐宋诗
  •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其一○五

    清白而遊,江湖風月之秋。 變態而神,雲煙草木之春。 體之而真,用之而淳。 非佛非祖而能佛能祖,非天非人而能天能人。

    釋正覺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