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與潘文叔遊衡岳四首 其一

〔唐朝〕 趙蕃

欲行雨如蓰,既出雲若涌。 山高一身微,風動萬國洶。 豈唯林木悲,亦爲毛髮悚。 衆謂當亟回,吾行便賈勇。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曲池荷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盧照鄰 唐宋诗
  • 窮冬曲江閑步

    雪盡南坡鴈北飛,草根春意勝春暉。 曲江永日無人到,獨遶寒池又獨歸。

    裴夷直 唐宋诗
  • 南陽道中作

    登郢屬歲陰,及宛懵所適。 復聞東漢主,遺此南都迹。 佳氣藹厥初,霸圖紛在昔。 茲邦稱貴近,與世嘗薰赫。 遭遇感風雲,變衰空草澤。 不識鄧公樹,猶傳陰后石。 驅馬歷闉闍,荆榛翳阡陌。 事去物無象,感來心不懌。 懷古對窮秋,興言傷遠客。 眇默遵岐路,辛勤弊行役。 雲雁號相呼,林麕走自索。 顧憶徇書劍,未嘗安枕席。 豈暇墨突黔,空持遼豕白。 迷復期非遠,歸歟賞農隙。

    張九齡 唐宋诗
  • 孫發百篇將遊天台請詩贈行因以送之

    孫子荆家思有餘,元戎曾薦入公車。 百篇宮體喧金屋,一日官銜下玉除。 紫府近通齋後夢,赤城新有寄來書。 因逢二老如相問,正滯江南爲𩸃魚。

    皮日休 唐宋诗
  • 文彧少卿文山郎中交好深至二紀已餘暌別數年二子長逝奉使嶺表途次南康弔孫氏之孤於其家覩文彧手書於僧室慷慨悲歎留題此詩

    孫家虛坐弔諸孤,張叟僧房見手書。 二紀歡游今若此,滿衣零淚欲何如。 腰間金印從如斗,鏡裏霜華已滿梳。 珍重遠公應笑我,塵心唯此未能除。

    徐鉉 唐宋诗
  • 生死歌訣 三

    浮弦多是風頭痛,積聚體疼胸膈噎。 緊實號爲寒熱證,澁瀉煩燥小便澁。 芤脈蓋因陽耗散,鼻衂無時精炁竭。 脈沉兼优是重陰,氣刺胸膨癥塊結。 風寒相傳脈浮遲,外受寒邪內風熱。 肺受風寒痰欬嗽,左手見之心戰佚。 弱而兼濡是陽虛,汗出憎寒炁羸劣。 風濕風溫及濕溫,脈候交差要分別。 汗無重汗耳無知,妄語無瘖各部委是暍。 洪數脈來陽氣盛,目赤舌乾唇破裂。 浮而兼緊腎之虛,溫助寒邪益精血。 陽絕尺中脈細微,針灸勿令精炁絕。 促結代脈是脾虛,若見之時難救得,女人尺中須要盛,浮細沉遲是虛證。 忽然胗得寸中盈,六部無邪身有孕。 童女童男何以別?須看天真無損缺。 大凡童子脈來沉,童女尺中洪拍拍。 男子婦人精血衰,假饒覆溢脈無回。 一呼四至爲平脈,一呼一至死相催。 傷寒舌黑洗不紅,藥洗分明定吉凶。 汗若脈和無惡候,脈如躁疾命將殂。 中風目閉口開者,喉中拽鋸炁不敷。 脈若洪弦由可救,浮大多應命不甦。 男女五勞洪數脈,定知不久炁長吁。 大抵七表八裏脈,相連九道作程途。 表裏脈分輕重病,九怪傳來病不舒。 胗脈要分輕與少,始知生死可枝梧。 浮洪短促爲陽弱,沉細兼長陰有餘。 如此分張輕重斷,豈同俗眼一凡夫。 六部鬼賊是如何,造化陰陽事更多。 心火怕逢沉滑脈,肺金猶怕浮洪克。 唯有脾元惡木侵,四時寄旺本無形。 甲乙最嫌金炁重,腎中脈緩水無盈。 一位克重當須斷,二位克重却分輕。 三位克時難救療,縱然暫醒必歸冥。 水火相臨分上下,金木相侵事必凌。 水土二宮俱要靜,一宮有克少安寧。 高士要知刑克賊,孰能考究記心經。 春怕庚辛秋惡候,夏嫌水氣火相刑。 刑剋只分輕與重,自然切脈甚精明。 左手胗得重病脈,右手脈候却調勻。 只斷脈中須應病,故知命脈得和平。 假此一例餘倣此,醫門學者要勞心。 (以上三首均見《宛委別藏》影寫本杜光庭《廣成先生玉函經》。 )。

    杜光庭 唐宋诗
  • 患目鼻人互嘲(題擬。以下嘲謔)

    眼能日月盈,爲有陳根委。 (齆人先詠側眼人)不別似蘭斯,都由鴈門紫。 (患眼人績下句。 見《太平廣記》卷二五七《啓顏錄》)。

    佚名 唐宋诗
  • 尋詩兩絕句 其一

    楚酒困人三日醉,園花經雨百般紅。 無人畫出陳居士,亭角尋詩滿袖風。

    陳與義 唐宋诗
  • 郭太尉挽詩

    閒適珍臺腆舊儀,趣歸方俟詔封泥。 人生七十古猶少,執政二三今與齊。 忽見墓門陳石馬,空懷賓閣奉金犀。 不須知識方流涕,處處俱成桃李蹊。

    洪适 唐宋诗
  • 寄丁主簿

    江邊聚首偶經旬,自挽園蔬拂甑塵。 老檜根株官舍古,凉蟬風露賊曹貧。 斑騅去後情無那,紫燕飛還句更新。 一舸東浮待秋老,菊花蘆葉定留賓。

    陳造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