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落歸雲底,帆飛夕照間。 起予爲白社,極目是西山。 蘆雪新鬚鬢,楓丹昔面顔。 炊遲餓已慣,酒貴醉能慳。
无
其他无
〔唐朝〕 趙蕃
棹落歸雲底,帆飛夕照間。 起予爲白社,極目是西山。 蘆雪新鬚鬢,楓丹昔面顔。 炊遲餓已慣,酒貴醉能慳。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彩雲呈瑞質,五色發人寰。 獨作龍虎狀,孤飛天地間。 隱隱臨北極,峨峨象南山。 恨在帝鄉外,不逢枝葉攀。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猶在,羅薦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蘂,佳人惆悵臥遙帷。 章臺街裏芳菲伴,且問宮腰損幾枝。
新霽辨草木,晚塘明衣衿。 乳燕不歸宿,雙雙飛向林。 微照露花影,輕雲浮麥陰。 無人可招隱,盡日登山吟。
東南之美,生于會稽。 牛斗之氣,蓄于昆溪。 有瑤者玉,連城是齊。 有威者鳳,非梧不棲。
天台大師俗姓陳,其名智顗華容人。 隋煬皇帝崇明因,號爲智者誠敬申。 師初孕育靈異頻,彩烟浮空光照鄰。 堯眉舜目熙若春,禪慧悲智嚴其身。 長沙佛前發弘誓,定光菩薩示冥契。 恍如登山臨海際,上指伽藍畢身世。 東謁大蘇求真諦,智同靈鷲聽法偈。 得宿命通弁無礙,旋陀羅尼華三昧。 居常西面化在東,八載瓦官闡玄風。 敷演智度發禪蒙,梁陳舊德皆仰崇。 遂入天台華頂中,因見定光符昔夢。 降魔制敵爲法雄,胡僧開道精感通。 又有聖賢垂秘旨,時平國清即名寺。 贖得魚梁五百里,其中放生講流水。 後主三禮洞庭裏,請爲菩薩戒弟子。 煬皇世鎮臨江涘,金城說會求制止。 香火事訖乃西旋,渚宮聽衆逾五千。 建立精舍名玉泉,橫亘萬里皆稟緣。 煬皇啓請回法船,非禪不智求弘宣。 遂著《淨名精義傳》,因令徐柳參其玄。 帝既西趍移象魏,師因東還遂初志。 半山忽與沙門顛,俄傾逡巡偡韜秘。 止觀大師名法源,親事左溪弘度門。 二威灌頂誦師言,同稟思文龍樹尊。 荆溪妙樂間生孫,廣述祖教補乾坤。 寫照隨形殊好存,源公瞻禮必益敦。 俾余贊述斯討論,庶幾億載垂後昆。 (《傳教大師全集·天台靈應圖本傳集》卷二,轉錄自《東南文化》一九九○年六期《天台文化專號》)。
不饒衡嶽秀,長占洞庭心。 (見《輿地紀勝》卷六九《岳州》)。
十二樓前御柳垂,九重城裏百花時。 宣州恰進紅絲毯,便遣宮娥舞柘枝。
霜旻初畢雨,日氣上熹微。 寒水流無急,高雲薄未歸。 書閒仍積簀,琴燥乍移徽。 負郭泥妨轍,翻勞急掩扉。
高城斷處閣横空,目力雖窮興未窮。 燕子爭泥朱檻外,人家曬網緑洲中。 誰能招喚三秋月,我欲憑陵萬里風。 更比峴山無湛輩,論交惟是一枝笻。
舟車歷盡險,風物乃還君。 俎肉應多味,虞韶不復聞。 林鳴異音鳥,山冒欲晴雲。 若弔張丞相,空祠舊近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