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初七日雨殊未沾足作四十字

〔唐朝〕 趙蕃

上天憐久旱,赫日變濃陰。 要使今年熟,須成三日霖。 蕭疎財却暑,點滴謾過林。 問我無田客,那懷閔雨心。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出塞作

    夙駕逾人境,長驅出塞垣。 邊風引去騎,胡沙拂征轅。 奏笳山月白,結陣瘴雲昏。 雖云風景異華夏,亦喜地理通樓煩。 白羽矢飛先火礮,黃金甲耀奪朝暾。 要須灑掃龍沙淨,歸謁明光一報恩。

    武元衡 唐宋诗
  • 三年爲刺史二首 一

    三年爲刺史,無政在人口。 唯向城郡中,題詩十餘首。 慙非甘棠詠,豈有思人不。

    白居易 唐宋诗
  • 明河篇

    八月涼風天氣晶,萬里無雲河漢明。 昏見南樓清且淺,曉落西山縱復橫。 洛陽城闕天中起,長河夜夜千門裏。 複道連甍共蔽虧,畫堂瓊戶特相宜。 雲母帳前初泛濫,水精簾外轉逶迤。 倬彼昭回如練白,復出東城接南陌。 南陌征人去不歸,誰家今夜擣寒衣。 鴛鴦機上疎螢度,烏鵲橋邊一雁飛。 雁飛螢度愁難歇,坐見明河漸微沒。 已能舒卷任浮雲,不惜光輝讓流月。 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 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成都賣卜人。

    宋之問 唐宋诗
  • 重陽四首 四

    白髮怕寒梳更懶,黃花晴日照初開。 籬頭應是蝶相報,已被鄰家攜酒來。

    司空圖 唐宋诗
  • 奉和聖製過潼津關

    在德何夷險,觀風復往還。 自能同善閉,中路可無關。

    蘇頲 唐宋诗
  • 中書相公谿亭閑宴依韻

    雨霽秋光晚,亭虛野興迴。 沙鷗掠岸去,谿水上堦來。 客傲風欹幘,筵香菊在盃。 東山長許醉,何事憶天台。

    徐鉉 唐宋诗
  • 翫珠吟

    識得衣中寶,無明醉(伯作「酒」)自惺(《燈錄》、《通載》、伯作「醒」)。 百骸俱(《燈錄》、《宗鏡錄》作「雖」)潰散(伯作「悔盡」),一物鎮長靈。 知(《通載》作「智」)境渾非體(伯作「智劍揮非體」),尋(伯、《燈錄》、《通載》作「神」)珠不定(伯作「見」)形。 悟即(伯、《燈錄》、《通載》作「則」)三身佛,迷疑萬卷經。 在心心豈(《燈錄》、《通載》、伯作「可」)測,居(《燈錄》、《通載》作「歷」)耳耳難聽。 罔像先天地,淵玄(《燈錄》、《通載》作「玄泉」,伯作「懸泉」)出杳冥(伯作「名」)。 本剛非鍛(伯作「斷」)鍊,元淨(《燈錄》、《通載》作「鏡」)莫澄停(伯作「亭」、《燈錄》、《通載》作「渟」)。 盤泊(《通載》作「礴」)逾(伯作「轉」,《燈錄》、《通載》作「輪」)朝日,玲瓏(伯作「鈴鑨」)暎曉星。 瑞光流不滅,真澄(伯作「氣」)濁還清(《燈錄》、《通載》作「真氣觸還生」)。 鑒照崆峒(伯作「空洞」)寂,勞(《燈錄》、《通載》、伯作「羅」)籠法界明。 剉(《燈錄》作「挫」,伯作「春」)凡功不滅(伯作「狹」),超聖果非盈。 龍女心親獻,虵(《燈錄》、《通載》作「闍」)王口自傾(伯作「經」,《燈錄》、《通載》作「呈」)。 護鵝人却活,黃雀義(《燈錄》、《通載》作「意」)猶輕。 解語非關舌,能言不是聲。 絕邊彌瀚(《燈錄》、《通載》作「汗」)漫,三(《燈錄》、《通載》作「無」)際等空平。 演教非爲教(《燈錄》、《通載》作「說」),聞名不(《燈錄》作「勿」,《通載》作「忽」)認名。 (伯無以上四句)。 二(伯、《通載》、《燈錄》作「兩」)邊俱不(《通載》作「莫」)立(伯作「守」),中道不須行。 見月休看(《燈錄》、《通載》作「觀」)指(伯作「紙」),歸(伯作「知」,《燈錄》、《通載》作「還」)家罷問程(伯作「逞」)。 識心豈測(《燈錄》作「心則」,伯、《通載》作「心即」)佛,何佛更堪成。 (按:《景德傳燈錄》卷三十收丹霞和尚《翫珠吟二首》,此爲其二。 另伯三五九七卷、《佛祖歷代通載》卷十六亦收此詩。 異文並注出。 《宗鏡錄》卷四十收「百骸雖潰散,一物鎮長靈」二句,題作《般若吟》,不注作者名。 )。

    天然 唐宋诗
  •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其三

    松節老剛,巖稜早霜。 鷗閒沙漠漠,雁沒煙蒼蒼。 爻象乾連坤斷,形器規圓矩方。 鬧市相逢聊舉似,東家杓短西家長。

    釋正覺 唐宋诗
  • 鄉人呂正之教三子連中童子科盛哉前此無有也推原所以啟其意者繇今大漕顯謨公乃不遠數百里來致感激余與之釃酒道舊歡甚匆匆欲歸賦詩以留之

    千秋萬歲聖賢話,盡挂諸郎齒頰閒。 發縱指南知有自,昂霄聳壑定非艱。 靈椿挺挺元未老,珠樹樅樅孰可攀。 過我朝陽語中曲,且停煙櫂置家山。

    嚴煥 唐宋诗
  • 自詠絕句八首 其一

    雙鬢蕭條失故青,躬耕猶得養餘齡。 明時恩大無由報,欲爲鄉鄰講孝經。

    陸游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