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邦茶品固多有,聞說黄溪獨未嘗。 何日敲門辱持贈,更須高誦碧雲章。
无
其他无
〔唐朝〕 趙蕃
此邦茶品固多有,聞說黄溪獨未嘗。 何日敲門辱持贈,更須高誦碧雲章。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父不父,兄不兄,上留田,蝥賊生。 徒陟岡,淚崢嶸,我欲使諸凡鳥雀,盡變爲鶺鴒。 我欲使諸凡草木,盡變爲田荆。 鄰人歌,鄰人歌,古風清,清風生。
路入桑乾塞鴈飛,棗郎年少有光輝。 春風走馬三千里,不廢看花君繡衣。
棊信無聲樂,偏宜境寂寥。 著高圖暗合,勢王氣彌驕。 人事掀天盡,光陰動地銷。 因知韋氏論,不獨爲吳朝。
翠巒齊聳壓平湖,晚綠朝紅畫不如。 寄詩紀商山閑四皓,好來各占一峰居。 (《光緒重修廬州府志》六《山川志》上〖2〗)(〖1〗《新唐書》卷七二下《宰相世系表》二下河東張氏有彥修,爲憲宗朝宰相已經弘靖之孫,河南少尹張嗣慶之子。 據張忱石考證,彥修當爲文宗至僖宗時人。 〖2〗見《輿地紀勝》卷四五《廬州》。 )。
大賢志勳略,琢石依崔嵬。 聲容問古今,文字埋草萊。 仰想駐旌戟,仍聞建亭臺。 胡爲積歲荒,密邇無人開。 顧鄙作吏間,探幽來此隈。 披尋忽驚喜,歎咏空徘徊。 盼睞得殊境,卑高怯冗材。 薙蕪碧蘚出,芟竹鮮風來。 危檻架幽谷,飛軒標勝垓。 分明見城郭,畢竟拋塵埃。 疊嶂天外展,長溪林際迴。 平原淡煙境,遠壑生雲雷。 物象寧極已,英靈信悠哉。 淒清汎瑤瑟,放浪酣金杯。 求古外凡意,立言悲自媒。 永懷紫芝客,眺覽期相陪。 (清嘉慶十一年刊洪亮吉纂《涇縣志》卷三一)(〖1〗清趙紹祖《涇川金石記》載宋蔣之奇跋云:「裴丹《東峰亭詩》十六句,其碑亡之久矣。 初中裕得斷碑以示余,有其詩幷序,纔十〖「十」字似爲衍文〗六韻,而闕其十韻。 今年至水西,及還,中裕以其碑見寄云:『白雲院僧處璡掘土獲之。 』十六韻皆全,而缺二十餘字。 其前六韻幷序所缺字,則以斷編正之。 獨後十韻中缺一字不可考。 既而公曼復于民間訪得一本爲示,又補後所闕一字,遂爲完篇矣。 序雖不甚佳,而詩頗近雅,重刻之,所以存故事也。 熙寧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尚書主客員外郎前殿中侍御史裏行蔣之奇穎叔題。 」)。
寒夜無炭衰老衣,凉機透骨古堂微。 霜辛雪苦慕先律,雨宿風餐圓後奇。
當年舊跡已塵埃,曉日猶疑講殿開。 涕淚不知黄屋處,傷心時有北人回。
一夜孤舟浪打頭,不容客夢到滄洲。 誰言江上煙波急,未抵歸心一半流。
巾屨長閑客,簾櫳薄暑天。 巢空重乳燕,葉密未鳴蟬。 壺箭看多算,圖書理斷編。 悠然已日夕,却上采菱船。
調笑何郎莫漫嫌,一杯爲洗太官羶。 品題今自東湖始,湯沐新封羹頡邊。 短制牙籌防易斷,半和麰粉借微堅。 山鷄雋永堪司薦,豈是從來野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