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寄畢叔文二首 其二

〔唐朝〕 趙蕃

悶甚長須酒破除,酒能作病又何如。 故人欲問春來趣,多病還於酒醆疎。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聽霜鐘

    寥亮來豐嶺,分明辨古鐘。 應霜如自擊,中節每相從。 靜聽非閑扣,潛應蘊聖蹤。 風間時斷續,雲外更舂容。 虛警和清籟,雄鳴隔亂峰。 因知諭知己,感激更難逢。

    戴叔倫 唐宋诗
  • 贈毛仙翁

    安期何事出雲煙,爲把仙方與世傳。 只向人間稱百歲,誰知洞裏過千年。 青牛到日迎方朔,丹竈開時共稚川。 更說桃源更深處,異花長占四時天。

    沈傳師 唐宋诗
  • 題贈志凝上人

    悟色身無染,觀空事不生。 道心長日笑,覺路幾年行。 片月山林靜,孤雲海櫂輕。 願爲塵外契,一就智珠明。

    張祜 唐宋诗
  • 寄渚宮遺民弘里生

    柳弱湖堤曲,籬疎水巷深。 酒闌初促席,歌罷欲分襟。 波月欺華燭,汀雲潤故琴。 鏡清花並蔕,牀冷簟連心。 荷疊平橋暗,萍稀敗舫沈。 城頭五通鼓,窗外萬家砧。 異縣魚投浪,當年鳥共林。 八行香未滅,千里夢難尋。 未肯暌良願,空期嗣好音。 他時因詠作,猶得比南金。

    溫庭筠 唐宋诗
  • 延平津

    三尺晶熒射斗牛,豈隨凡手報冤讎。 延平一旦爲龍處,看取風雲布九州。

    汪遵 唐宋诗
  • 永夜

    永夜疑無日,危時只賴山。 曠懷休戚外,孤跡是非間。

    司空圖 唐宋诗
  • 歌行一首

    古人重義不重金,曲高和寡勿(《宗鏡錄》、《偈頌》作「無」)知音。 今時志(《宗鏡錄》、《偈頌》作「學」)士還如此,語默動用跡難尋。 所嗟世上歧路者,終日崎嶇狂(《宗鏡錄》、《偈頌》作「枉」)用心。 平坦旃檀不肯收,要須登險(《宗鏡錄》作「陟」)訪椿林。 窮子捨父遠逃逝,却於本舍絕知音。 貧女宅中無價寶,却將秤賣他人(《宗鏡錄》、《偈頌》作「小秤買他」)金。 心無相,用還(《偈頌》作「能」)深,無常境界不能侵。 運用能隨高與下,靈光且(《偈頌》作「元」)不是浮沉。 無相無(《偈頌》、《宗鏡錄》無此字)心能運曜,應聲應色隨方照。 雖在方而不在方,任運高低總能妙。 亦(《偈頌》、《宗鏡錄》作「尋」)無頭,復無尾,靈(《偈頌》、《宗鏡錄》作「焰」)光運運從何起? 只今起者便是心(《偈頌》、《宗鏡錄》作「祇者如今全是心」),心用明時更何你(《偈頌》、《宗鏡錄》作「心用明心心復爾」)。 不居方,無(一作「何」)處覓,運用無蹤復無跡。 識取如今明覓(《偈頌》作「密」)人,終朝莫慢(《偈頌》作「漫」,《宗鏡錄》作「謾」)別求的。 懃(《宗鏡錄》作「勸」)心學,近藂林,莫將病眼認花針。 說教本窮無相理,廣讀元來不識心。 了(《偈頌》、《宗鏡錄》作「識」)取心,識(《偈頌》、《宗鏡錄》作「了」)取境,了心識境(《偈頌》、《宗鏡錄》作「識心了境」)禪河淨。 但(《宗鏡錄》作「若」,《偈頌》作「知」)能了境便識心,萬法都如闥婆影。 勸且學,莫爲師,不用登高向下窺。 平源不用金剛鑽,劍刃之中錯下錐。 向前來,莫人我,山僧有曲無人和。 了空無相即法師(《偈頌》作「了境心空即法王」),不用綾羅將作幡(《偈頌》作「爲播」)。 可中了,大希奇,大人幽邃不思議。 (《偈頌》三句作「大幽邃,不思議,可中學得大希奇」)。 自家壞(《偈頌》作「懷」)却真寶藏,終日從人乞布衣。 取境界,妄情生,只如水面(《偈頌》作「上」)一波成。 但能當境無情計(《偈頌》作「繫」),還同水面本地平。 應大軀,應小軀,運用只隨如(《偈頌》作「如隨」)意珠。 被(《偈頌》作「披」)毛戴角形雖異,能應之心(《偈頌》作「應物之情」)體不殊。 應眼時,若千日,萬像不能逃影質。 凡夫只是未曾觀,那得自輕而退屈。 應耳時,若幽谷,大小音聲無不足。 什(《偈頌》作「十」)方鍾鼓一時鳴,靈光運運常相續。 應意時,絕分別,照燭森羅長(《偈頌》作「恒」)不歇。 透過山河石壁間,要且照時常寂滅。 境自虛,不須畏,終朝照燭無形(《偈頌》作「元無」)對。 設使(《偈頌》作「爾」)任持浮幻身,運用都無舌身意。 (南唐靜筠二僧《祖堂集》卷十四,宋子昇、本如《禪門諸祖師偈頌》卷上之下,另《宗鏡錄》卷九〖作古德歌〗、卷十八、卷四四、卷九八收此歌部分文字。 )。

    法藏 唐宋诗
  • 敬和徐司馬閑廳晚景之贈

    俄景曖餘暉,寒村歸棲翼。 吏休案牘斂,庭閑誼訟息。 顧脩杇鈍姿,多慙弼諧力。 不能庶知止,方歸事耕植。

    趙志 唐宋诗
  • 宮詞三十三首 其七

    今年臘日近春繁,帝意深憂氣未暄。 益恐吾民有饑凍,太倉連發賑元元。

    曹勛 唐宋诗
  • 文宣王及其弟子贊 其六一

    君子若人,單父之政。 引肘寤君,放魚稟令。 傅郭勿穫,遂能制命。 百代理邑,用規觀聽。

    宋高宗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