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作亭山半道,頗解發舒山掩藏。 幾度携筇挽君去,月高人寂尚繩牀。
无
其他无
〔唐朝〕 趙蕃
何人作亭山半道,頗解發舒山掩藏。 幾度携筇挽君去,月高人寂尚繩牀。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京洛風塵後,村鄉煙火稀。 少年曾失所,衰暮欲何依。 夜靜臨江哭,天寒踏雪歸。 時清應不見,言罷淚盈衣。
照梁初日光相似,出水新蓮豔不如。 却寄兩條君令取,明年雙引入中書。
古觀雲溪上,孤懷永夜中。 梧桐四更雨,山水一庭風。 詩得如何句,仙遊最勝宮。 卻愁逢羽客,相與入煙空。
香雲雙颭玉蟬輕,侍從君王苑裏行。 嘉瑞忽逢連理木,一時跪拜賀文明。
左一石,右一石,石門中有□□客。 □岫□,懸崖裂,□江□□□劍闕。 □□□□□□□,石門窊尊□□□。 外□□□□,□□□□□。 (見《武昌志》及《湖北金石志》。 已殘缺不可讀,惜哉。 )(〖1〗《武昌志》〖《湖北金石志》同〗:「案馬紹基云:是刻濱臨大江,字跡漫漶,前後片存二十八字,幸題與姓名尚完好。 今又齧去數字矣。 」〖2〗《明一統志》:「石門山在武昌縣東五里,兩門對峙如門。 唐武昌令馬珦與元結遊,石刻尚存。 」〖3〗《輿地碑目》:唐令君馬珦石門石刻在石門。 郭詳正詩:『雙崖屹然起,劖蘚認題識。 』〖4〗陳詩《湖北金石存佚考》云:「無年號,在武昌縣北,濱江。 」〖5〗案清巖觀有《馬珦石門題名詩》曰:「石門開左右,一劍自中分。 何人施妙法,千載創奇聞。 良吏多幽思,詩題亦出羣。 登山尋古蹟,迭石意何殷。 江上發清嘯,厓前結翠雲。 至今樊口上,誰不愛清蒼。 我亦來訪古,心事何紛紛。 憶到窊尊石,題名定有君。 」)。
猛將氣,顯赫(京本作「象」)又衝天。 或似雙蛇山岳(辛本、川本作「兵」)樣,又如倉廩及濃烟,休戰最爲先。 。
目極鴈門道,青青邊草春。 一身事征戰,匹馬同苦辛。 末路成白首,功歸天下人。
江海分飛二十春,重論前事不堪聞。 主憂臣辱誰非我,曲突徙薪唯有君。 金紫滿身皆外物,雪霜垂領便離羣。 鶴歸華表望不盡,玉笥山頭多白雲。
淮上州州盡滅烽,今年方喜得和戎。 問誰整頓乾坤了,學語兒童道相公。
樹陰高下遶周牆,靜夜猶聞刻漏長。 斗轉未離天北極,參斜已近月西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