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頭一徑入青崖,處處仙居隔杏花。 更見峰西幽客說,雲中猶有兩三家。
无
其他无
〔唐朝〕 張籍
溪頭一徑入青崖,處處仙居隔杏花。 更見峰西幽客說,雲中猶有兩三家。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和氣吹綠野,梅雨灑芳田。 新流添舊澗,宿霧足朝煙。 雁溼行無次,花霑色更鮮。 對此欣登歲,披襟弄五弦。
習坎疏丹壑,朝宗合紫微。 三山巨鰲湧,萬里大鵬飛。 樓寫春雲色,珠含明月輝。 會因添霧露,方逐衆川歸。
七貴五侯生肯退,利塵名網死當拋。 黔婁寂寞嚴陵臥,借問何人與結交。
天王覽萬事,日昃坐承明。 甚思得奇才,指望中原平。 小吏與計偕,大夫招以旌。 結綬聯翩來,屢聞開邇英。 少卑著三館,高者登九卿。 朝廷非不用,功業竟何成。 豈其有所懷,閉口且吞聲。 豈其有所畏,捩手恐覆羹。 吾傷風俗衰,視此天下衡。 莫計事可否,但隨意重輕。 雖復建良法,因茲無由行。 念予卧龍底,二年飽躬耕。 世故已熟觀,見君勿屏營。 要陳治安策,剴切如賈生。 願無似揚雄,詞賦稱西京。
力小慚形渥,心同傒棟隆。 忠能當世事,信可沃宸衷。 長往公何遽,孤鶱我最窮。 老來難得淚,獨爲灑西風。
溶溶漠漠秋光淡,耿耿寥寥夜色清。 不是靈根函爽氣,如何醖得此香成。 玉兔搗霜千萬粒,凄風折作四花凝。 廣寒慣識朝真趣,一笑秋空意欲凌。
雜木漫山誰所種,居不臨流多不用。 九月霜風捲黄落,羣山一昔皆班駮。 遥看拖帔橫椽衣,農家刈粟山有畦。 家家墾田日嫌窄,荒林翳薈惜虛擲。 斸荒作熟不挂籍,輸官之餘給衣食。 州中之政常近厚,不欲屑屑校升斗。 寧其棄之聽民取,實亦藉是作康阜。 繼承不皆惠慈守,汝須彌縫吏胥口,防有後來規稅畝。
可怪梁朝幾帝王,丘墟萬里變農桑。 修文偃武如何故,町疃江陵盡鹿場。
維堯則天,與天同大。 俯視九州,細於一芥。 挈以畀舜,超然自邁。 維舜則堯,與堯同高。 俯視四海,細于一毫。 挈以畀禹,熙然自陶。 堯舜之禪,允矣嘉躅。 若稽厥齡,或髦攸趣。 洪惟高宗,纔五十六。 遽行堯事,有斷於獨。 洪惟壽皇,纔六十三。 遽行舜事,不謀于僉。 未倦于勤,先養其恬。 功成身退,道與天參。 聖人視天,遞進遞退。 進退俱休,堯舜之運。 於赫兩朝,德宏業峻。 銖較寸量,寧啻堯舜。 堯七十六,治水云初。 咨岳試鯀,不遑寧居。 高宗時則,斯慶壽餘。 久與道息,心實若虛。 舜六十三,即真云始。 咨岳相禹,不遑寧止。 壽皇時則,斯巽位已。 新與道休,心豁若洗。 凡退政幾,等與大徽。 此退之蚤,彼退之遲。 遲容可及,蚤孰踰斯。 凡傳國璽,等謂大媺。 彼傳之賢,此傳之子。 賢容可求,子孰獲只。 傳子若賢,一出于天。 天固與子,尤人所便。 便而遂者,榮具慶全。 退蚤若遲,一關於數。 數固與蚤,尤人所慕。 慕而得之,榮全慶具。 蚤於堯舜,三十三年。 獨不一後,獨不一先。 兩朝脗合,時迺自然。 舜後於堯,七歲而禪。 胡爲爾稽,匪有攸戀。 不欲與堯,匹休齊善。 壽皇禪意,蓋與舜俱。 所後七年,匪跡是拘。 不期而同,自然之符。 高宗禪時,久暘忽雨。 雨應云何,恩洽以溥。 壽皇禪時,久雨忽暘。 暘應云何,德輝以光。 得天之應,誕彰孔盛。 新皇丕承,合爲三聖。 用牲於廟,靡靈弗歆。 式昭新皇,上合天心。 决政于堂,靡懷弗暢。 式昭新皇,下符人望。 天人同歸,欲逃莫從。 雖父傳子,亶爲至公。 漢唐豈無,揖遜之主。 非出本心,未爲盛舉。 猗三聖君,真堯舜禹。 三聖一家,累洽重華。 前未之有,後無以加。 小臣獻頌,大而非夸。
桂林佳絕處,人道勝匡廬。 山好石骨露,洞多巖腹虛。 崢嶸勢相敵,溫厚氣無餘。 可惜登臨地,春風草木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