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勢本居中,因湖別南北。 三十六計中,吾今計爲得。
无
其他无
〔宋朝〕 張鎡
地勢本居中,因湖別南北。 三十六計中,吾今計爲得。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帝圃疏金闕,仙臺駐玉鑾。 野分鳴鸑岫,路接寶雞壇。 林樹千霜積,山宮四序寒。 蟬急知秋早,鶯疎覺夏闌。 怡神紫氣外,凝睇白雲端。 舜海詞波發,空驚遊聖難。
隔是身如夢,頻來不爲名。 憐君近南住,時得到山行。
野寺尋花春已遲,背巖唯有兩三枝。 明朝攜酒猶堪賞,爲報春風且莫吹。
本求仙郡是閑居,豈向郎官更有書。 溪石誰思玉匠愛,煙鴻願與弋人疎。 自來江上眠方穩,舊在城中病悉除。 唯見君詩難便捨,寒宵吟到曉更初。
圭峰霽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離寺,蛩鳴暫別親。 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 終有煙霞約,天台作近鄰。
暗筭鄉程隔數州,欲歸無計淚空流。 已違骨肉來時約,更束琴書何處遊。 畫角引風吹斷夢,垂楊和雨結成愁。 去年今日還如此,似與青春有舊讐。
先打南,後打北,留取清源作佛國。
龍門(丁誤作「開」)依御溝,鳳轄轉芳洲。 雲峰初辨(《御覽》作「辯」)夏,麥氣早迎秋。 山翠餘煙積,川平晚照收。 浪隨文鷁轉,渡(《御覽》作「波」)逐彩鴛浮。 風花輕未落(《御覽》作「洛」),巖泉咽不流。 一辭金谷苑,空想(丁注:「一作思」)竹林遊。 (見《初學記》卷十八,以《太平御覽》卷四一○、丁福保輯《全梁詩》卷十參校。 )(按:《初學記》收此詩,題爲「梁蕭鈞」,《御覽》則僅云「蕭鈞」,不注朝代。 丁福保輯入《全梁詩》,然作者小傳則採《南齊書》卷四五齊太祖十一子鈞傳,另注云:「按《唐書》亦有蕭鈞,蕭瑀從子也,仕至太子率更令。 」又於詩題下注:「此詩類唐人作,當爲唐蕭鈞也。 《初學記》作梁。 」其說是。 南齊之蕭鈞,於海陵初立未久即遇害,未入梁,不得稱梁人。 此其一。 齊梁之際,南北分割,南人除了出使或奔降,無緣入洛。 此詩明言龍門御溝,非南朝人所作甚明。 南齊蕭鈞自十餘歲領江州刺史,至二十二歲遇害,皆在江南,仕歷甚明,無入洛事。 此其二。 唐之蕭鈞,其曾祖蕭詧爲後梁宣帝,祖巋爲後梁明帝,父珣入隋復封梁國公,恐徐堅等即因此而誤署其爲梁人。 此其三。 唐史稱鈞「博學有才望」,屢爲舍人、學士,其集三十卷,開元《古今書錄》收入。 其身份、經歷均與詩合,徐堅亦得以採擷。 此其四。 綜以上諸證,故收入。 今人逯欽立編《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不收此篇,甚是。 )。
靜念遺志慮,有慮非理盡。 境來投虛空,虛空何所軫。 託陰遊重冥,冥亡影迹隕。 四果皆欣求,一乘獨玄泯。 (見同書卷四六《攝念部》)。
善勸諸貴等,□□□□□。 火急造橋樑,運度身得過。 福至生西方,各難知厭足。 身是有限身,程期太劇促。 縱有百年活,徘徊如轉燭。 憨人連腦癡,買錦妻裝束。 無心造福田,有意事奴僕。 只得蹔時勞(項校「牢」),曠身入苦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