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次仲氏韵

〔宋朝〕 孫應時

客裏三年恨,歸來百慮輕。 靜堪眠夜雨,夢不數郵程。 荒徑九節杖,凉窗二尺檠。 吾生本易足,此外復何營。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唐大饗拜洛樂章 敬和

    蘭俎既升,蘋羞可薦。 金石載設,咸英已變。 林澤斯總,山川是徧。 敢用敷誠,實惟忘倦。

    則天皇后 唐宋诗
  • 賦橋

    造舟浮渭日,鞭石表秦初。 星文遙寫漢,虹勢尚凌虛。 已授文成履,空題武騎書。 別有臨濠上,棲偃獨觀魚。

    張文琮 唐宋诗
  • 放猨

    放爾千山萬水身,野泉晴樹好爲鄰。 啼時莫近瀟湘岸,明月孤舟有旅人。

    吉師老 唐宋诗
  • 訪邱員外丹(題擬)

    五月五日日亭午,獨自騎驢入山隝。 來到君家不見君,下驢倚杖叩君戶。 驚起山童開山扉,黃犬摇尾銜人衣。 試問先生住何處,云入山中采紫薇,平明一去今未歸。 引我池中看釣磯,池中數箇白鷗兒,見人慣後癡不飛。 待君歸來君未歸,卻復騎驢下翠微。 (見仁和張大昌輯《臨平記補遺》卷四。 )(《全唐詩續補遺》卷六據《咸淳臨安志》卷九五《紀遺》收此詩,題作《謁丘真人不遇》,今刪彼存此,錄其異文如次:「亭午」作「卓午」,「入山」作「上山」,「歸來」作「君歸」。 )(〖1〗《臨平記補遺》:「曲園先生曰:『沈〖沈謙〗記於唐人贈邱丹詩悉錄之,而失錄此詩。 按此詩見宋陳郁《藏一話腴》,云「邱本唐人,棄官學道於此,顧況訪之」云云。 有詩無題。 姑據《話腴》題爲《訪邱員外丹》,未知原題云何也。 』」)。

    顧况 唐宋诗
  • 本是釣魚船上客,偶力須髮著袈裟。 佛祖位中留不住,夜深依舊宿蘆花。 (見明楊慎《藝林伐山》卷十七《船子和尚四偈》)(〖1〗施蟄存先生云:「此首楊升庵所錄四偈之三,疑是僞作。 」)。

    德誠 唐宋诗
  • 後十三年有人於益州見趙旭形容短小如八九歲小兒模樣行歌於市曰

    塵緣盡兮仙緣來,清風冷然入我懷。 青童仙君事已諧,洞明山上瑞雲埋。 九月九日黃花開,仙人招我上天階,凌空雙鶴何快哉。 (見羅燁《醉翁談錄》己集卷二《趙旭得青童君爲妻》)(按:《太平廣記》卷六五引《通幽錄》載趙旭與青童往來故事,錄詩一首,《全唐詩》卷八六三收入。 《醉翁談錄》所載故事,較《通幽記》爲詳,不注出處。 有二種可能:其一,《廣記》所收爲節本。 其二,宋人在《通幽記》基礎上增益。 同書全錄唐人傳奇之文甚衆。 今尚難遽作論斷。 )。

    不詳 唐宋诗
  • 行路難二十篇(幷序) 第十七章明法性平等

    君不見法性無知不可說,有漏無漏幷虛通。 雖復乖差作諸地,尋其本際盡皆同。 亦復無同可同法,亦不以空持作宗。 若欲知斯殊妙道,但自窮搜五陰叢。 如實無來亦無去,亦不的在六情中。 即是無原真法界,湛然常存無始終。 行路難,路難苦樂何未央。 時往西方無量壽,或復託化現東方。

    傅翕 唐宋诗
  • 頌十玄談 達本 其五

    堪嗟去日顔如玉,常和白雲空裏宿。 千迴萬匝只如然,寥寥獨唱無生曲。

    釋印肅 唐宋诗
  • 庵中晨起書觸目四首 其一

    山重水複怯朝寒,一卷窗間袖手看。 朱擔長瓶列雲液,絳囊細字拆龍團。 數峰移自侏儒國,一研來從黯淡灘。 要識放翁頑鈍處,胸中七澤著猶寬。

    陸游 唐宋诗
  • 同徐呂二子遊西湖復次前韻五首 其二

    林僊金骨閟丘墟,松自蕭森鶴自孤。 靈魄在天聯傅說,遺書落世仰潜夫。

    陳造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