渚宮本坳下,佛廟有臺閣。 臺下三四松,低昂勢前却。 是時晴景麗,松梢殘雪薄。 日色相玲瓏,纖雲暎羅幕。 逡巡九霄外,似振風中鐸。 漸見尺帛光,孤飛唳空鶴。 裴回耀霜雪,顧慕下寥廓。 蹋動樛盤枝,龍蛇互跳躍。 俯瞰九江水,旁瞻萬里壑。 無心眄烏鳶,有字悲城郭。 清角已沈絕,虞韶亦冥寞。 鶱翻勿重留,幸及鈞天作。
无
其他无
〔唐朝〕 元稹
渚宮本坳下,佛廟有臺閣。 臺下三四松,低昂勢前却。 是時晴景麗,松梢殘雪薄。 日色相玲瓏,纖雲暎羅幕。 逡巡九霄外,似振風中鐸。 漸見尺帛光,孤飛唳空鶴。 裴回耀霜雪,顧慕下寥廓。 蹋動樛盤枝,龍蛇互跳躍。 俯瞰九江水,旁瞻萬里壑。 無心眄烏鳶,有字悲城郭。 清角已沈絕,虞韶亦冥寞。 鶱翻勿重留,幸及鈞天作。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行旅悲搖落,風波厭別離。 客程秋草遠,心事故人知。 暮鳥翻江岸,征徒起路岐。 自應無定所,還似欲相隨。
秋山寂寂秋水清,寒郊木葉飛無聲。 王子白雲仙去久,洛濱行路夜吹笙。
黃昏飲散歸來臥,夜半人扶強起行。 枕上酒容和睡醒,樓前海月伴潮生。 將歸梁燕還重宿,欲滅窗燈却復明。 直至曉來猶妄想,耳中如有管弦聲。
稻熟瓜纍歲有仁,烹鷄割豕祀田神。 分腥不覺歸來晚,一幅雲煙擁醉人。 (〖1〗《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其集歷代史志書目皆不著錄。 此本爲乾隆庚申其裔孫積祚所刊,稱其從叔高祖元進所手錄,黃之雋、邵泰、儲大文皆爲之序,稱其湮沒八百年而始顯。 然其書晚出,授受源流渺不可考,越宋、元、明至今,忽傳於世,論者頗以爲疑。 」並舉用詞數條,以爲不似晚唐五代人語。 且謂《春雪往柵山》一詩,題中有「敲詩驢子背上」語。 實賈島咏推敲二字不定,見《唐摭言》,鄭綮言『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背上』,見《唐詩紀事》,在今日則爲故典,在唐末猶爲近事,不應從慶用之。 且稱吟詩爲推敲,已屬割裂,至改爲敲詩,明以前人實無此語。 按南高圖書館藏同治重鐫本此詩題作《春日往柵山吟詩於驢子背上未即就誤入側徑爲叢莽所縛卒成之》。 無敲詩之語,是傳本有不同也。 其餘用詞可疑者,又安知非輾轉抄刻中所致耶? 至古籍之不顯于當世而復見於後代者,其例實繁,故仍錄存之,以俟海內方家之論定焉。 )。
掛席天涯去,想君萬里心。 人間無別業,海外訪知音。 浪歇龍涎聚,沙虛象跡深。 往來應隔闊,須自惜光陰。 (同前第四四四九頁)。
大鵬摶風,蒼龍出海。 手擡手搦,日上月下。 霜雪嚴凝識歲寒,雙陸盆邊須喝采。
珠帳臨簷掛,龍鬚滿架抽。 也知堪釀酒,不要博凉州。
爛熟思來怕熱官,退飛心地喜輕安。 捨魚正可取熊掌,食肉何須知馬肝。 放眼柳梢初暗動,褪花梅子已微酸。 典衣剩作江頭醉,莫謂天涯苦鮮歡。
方流桃花塢,窈窕入壺天。 碧城當巖岫,清灣如澗泉。 風月欲無價,聊費四萬錢。 雪後春事起,紅雲蜂蝶邊。
欲與東風說,休吹墮絮飛。 吾行正無定,魂夢豈忘歸。 花暖能醺眼,山濃欲染衣。 只嫌春已老,此景也應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