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四十而不惑,孟子四十不動心。 爾年已及德未就,可不汲汲痛自箴。
无
其他无
〔宋朝〕 陳淳
孔子四十而不惑,孟子四十不動心。 爾年已及德未就,可不汲汲痛自箴。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汲黯匡君切,廉頗出將頻。 直詞才不世,雄略動如神。 政簡移風速,詩清立意新。 層城臨暇景,絕域望餘春。 旗尾蛟龍會,樓頭燕雀馴。 地平江動蜀,天闊樹浮秦。 帝念深分閫,軍須遠算緡。 花羅封蛺蝶,瑞錦送麒麟。 辭第輸高義,觀圖憶古人。 征南多興緒,事業闇相親。
東歸復得采真遊,江水迎君日夜流。 客舍不離青雀舫,人家舊在白鷗洲。 風吹山帶遙知雨,露溼荷裳已報秋。 聞道泉明居止近,籃輿相訪爲淹留。
王氏家山昔在茲,陸機爲賦陸雲詩。 青蓮香匝東西宇,日月與僧無盡時。
一逕通高屋,重雲翳兩原。 山寒初宿頂,泉落未知根。 急雨洗荒壁,驚風開靜門。 聽君吟廢夜,苦却建溪猿。
日晚長川不計程,離羣獨步不能鳴。 賴有青青河畔草,春來猶得慰羈情。
此山靄靄通雲煙,峭壁嵯峨勢分綿。 丹水流衍曲如帶,風皺羅紋聽管絃。 鶯啼花開入禪意,擲筆臺前梵唄宣。 遙想當年無遮會,紛紛散落雨花天。 (見《山右金石記》。 )(〖1〗《山右金石記》卷九《硤石山楊夫人摩崖詩刻》條引《鳯臺縣志》:石壁刻『唐天佑丙子歲六月十四日離府,至中旬巡祀到此,登陟硤石山,偶上先師擲筆臺,眺觀景象,爲詩上碣。 弘農郡君夫人述。 』按天佑丙子,晉稱天佑十一年〖望按:丙子,當是晉天祐十三年,公元九一六年〗。 是年,李嗣昭立鐘開元寺以七月十三日,弘農郡君夫人遊硤石山則六月十四日。 考唐制有郡君夫人、公侯伯子夫人,制同一二三四品,似屬嗣昭夫人楊氏。 但嗣昭封隴西郡公,未封弘農,或因弘農華陰以楊氏族望爲稱也。 又考楊氏善蓄財,嗣昭被梁兵圍夾城彌年,楊氏多助其軍用。 子繼韜叛後入京,楊齎銀數十萬驗賂釋其罪。 後與子繼忠家晉陽,餘貲猶鉅萬。 晉高祖起義,貸其殖以賂契丹,後以繼忠爲刺史。 楊氏平生積產,嗣昭三世皆賴。 今復見其石刻筆蹟,直奇婦人也。 )。
楚山有高士,梁國有遺老。 築室既相鄰,向田復同道。 糗糒常共飯,兒孫每更抱。 忘此耕耨勞,媿彼風雨好。 蟪蛄鳴空澤,鶗鴂傷秋草。 日夕寒風來,衣裳苦不早。
言避一時暑,池亭五月開。 喜逢金馬客,同飲玉人杯。 舞鶴乘軒至,遊魚擁釣來。 座中殊未起,簫管莫相催。
相聞二十載,不得展平生。 一夕南宮遇,聊用寫中情。 端服光朝次,羣烈慕英聲。 歸來坐粉闈,揮筆乃縱橫。 始陪文翰遊,歡燕難久幷。 予因謬忝出,君爲沈疾嬰。 別離寒暑過,荏苒春草生。 故園茲日隔,新禽池上鳴。 郡中永無事,歸思徒自盈。
黄梅西去一舍許,奔走龍天瞻四祖。 師今何往昔何來,占斷金沙長作主。 須知至道本不滅,豈獨高名固非取。 偶傳衣鉢繼三世,遂配雲中詔千古。 寺藏巖腹蟠地軸,塔據峰巔立天柱。 稜層石棧斜甕玉,繚繞溪流緩縈組。 月明飛瀑百虹掛,風撼長松萬蛟舞。 路通澗谷横略彴,樹靄烟霞團縷數。 清陰掃徑初入夏,蒼蘚封庭新過雨。 留連歸客獲聨轡,邂逅主僧還接武。 請觀異事花五葉,願結勝緣香一縷。 何人爲作錦鷄夢,此意他年銘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