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偶成 其一○

〔宋朝〕 韓淲

非閑靜不可作詩,非老懶焉能讀書。 開卷空山照華髮,吟編荒徑入吾廬。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袁十五遠訪山門

    僻居謀道不謀身,避病桃源不避秦。 遠入青山何所見,寒花滿徑白頭人。

    劉商 唐宋诗
  • 望春亭侍遊應詔

    帝出明光殿,天臨太液池。 堯樽隨步輦,舜樂繞行麾。 萬壽禎祥獻,三春景物滋。 小臣同酌海,歌頌荅無爲。

    杜審言 唐宋诗
  • 送張判官赴河西

    單車曾出塞,報國敢邀勳。 見逐張征虜,今思霍冠軍。 沙平連白雪,蓬卷入黃雲。 慷慨倚長劒,高歌一送君。

    王維 唐宋诗
  • 上清寶鼎詩二首(附存) 二

    人生燭上花,光(乙作「火」)滅巧妍盡。 春風繞樹頭,日與化(戊作「花」)工(丁作「花工」)進。 只(戊作「惟」)知雨露貪,不聞(丁、戊作「念」)零落盡(甲無以上二句)。 我昔(乙、戊作「昔我」)飛骨時,慘見當塗墳。 青松靄朝(丁、戊作「明」)霞,縹緲山(戊作「上」)丁村。 既死明月魄,無復(丁、戊作「彼」)玻璃(乙、戊作「瓈」)魂。 念此一脫灑(戊作「酒」),長嘯祭(甲、乙、戊作「登」)崑崙。 醉著鸞皇(甲、丁、戊作「鳳」)衣,星斗俯可捫。 (見瞿蛻園、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卷三十《詩文補遺》錄蘇軾書李白詩墨跡。 出校各本,甲本爲趙令畤《侯鯖錄》卷二,乙本指《增修詩話總龜》卷十一引《王直方詩話》,丙本指《全唐詩》卷一八五引《王直方詩話》,丁本指《李白詩校注》據《唐宋詩醇》所錄校語,戊本指《津逮秘書》本《東坡題跋》卷二)(〖1〗《東坡題跋》卷二:「余頃在京師,有道人相訪,風骨甚異,語論不凡,自云常與物外諸公往還,口誦此二篇,云東華上清監清逸真人李太白作也。 」〖2〗《侯鯖錄》卷二:「東坡先生在嶺南,言元祐中有見李白酒肆中誦其近詩云:『朝披夢澤雲,笠釣青茫茫。 』此非世人語也。 少游嘗手錄其全篇,少游敍云:『觀頃在京師,有道人相訪,風骨甚異,語論不凡,自云嘗與物外諸公往還,口誦二篇,云東華上清監清逸真人李白作也。 』」)(〖3〗《王直方詩話》:「元祐八年,東坡帥定武,李方叔、王仲弓別於惠濟,出示南嶽典寶東華李真人像,又出此二詩,曰此李真人作也。 近有人於江上遇之得此,云即李太白也。 」〖4〗《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引東坡云:「予都下見有人携一紙文書,字則顏魯公也,墨跡如未乾,紙亦新健,其詩曰:『朝披夢澤雲,笠釣青茫茫。 』此語非太白不能道也。 」今按:此詩第二首云:「我昔飛骨時,慘見當塗墳。 」顯然非李白所作。 就前所錄北宋諸家有關獲得此詩的記錄而言,其作者約有以下幾種可能:其一,北宋道士托名李白作;其二,李真人作,後傳成李白作;其三,北宋道士錄唐時遺詩而獻於東坡;其四,東坡自作而僞稱得之於他人,亦如解《八陣圖》而稱少陵託夢之類。 今莫詳孰是。 因此二詩出處甚早,《全唐詩》及今賢補遺已錄存其片斷,故爲補足而附存之。 )。

    李白 唐宋诗
  • 漢江臨汎

    楚塞三湘接,荆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王維 唐宋诗
  • 禪人發心丐席求頌 其一

    萬指相從作正觀,出求卧席著蒲團。 恬處歛雨野雲薄,湛若磨風秋水寒。 卷去猶知鼻頭痛,坐來方信髑髏乾。 蘆花明月阿誰事,人在江湖把釣竿。

    釋正覺 唐宋诗
  • 送彦立兄遊太學以恩袍草色動爲韵 其二

    西風曉飛霜,獵獵吹征袍。 丁寧顧婢語,肯效兒女曹。 舉鞭問長安,詩海今誰豪。 我欲從之遊,痛飲歌離騷。

    王之道 唐宋诗
  • 群胥推案去,一客抱琴來。 喚起高山趣,驅除俗吏埃。 耳根從此凈,指法看君開。 剩欲傳佳操,仙舟且莫回。

    趙崇森 唐宋诗
  • 看梅歸馬上戲作五首 其三

    一點不雜桃李春,一水隔斷車馬塵。 恨不來爲清夜飲,月中香露濕烏巾。

    陸游 唐宋诗
  • 斑竹

    自得湘江種,禽棲不敢彈。 怕摇枝上露,猶是淚琅玕。

    許及之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