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靖安窮居

〔唐朝〕 元稹

喧靜不由居遠近,大都車馬就權門。 野人住處無名利,草滿空階樹滿園。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阿崔

    謝病臥東都,羸然一老夫。 孤單同伯道,遲暮過商瞿。 豈料鬢成雪,方看掌弄珠。 已衰寧望有,雖晚亦勝無。 蘭入前春夢,桑懸昨日弧。 里閭多慶賀,親戚共歡娛。 膩剃新胎髮,香綳小繡襦。 玉芽開手爪,酥顆點肌膚。 弓冶將傳汝,琴書勿墜吾。 未能知壽夭,何暇慮賢愚。 乳氣初離殼,啼聲漸變雛。 何時能反哺,供養白頭烏。

    白居易 唐宋诗
  • 寄陸隱君

    相思迢遞隔重城,鳥散堦前竹塢清。 定擬秋涼過南崦,長松石上聽泉聲。

    顧非熊 唐宋诗
  • 永明山居詩(六十九首) 六十九

    三度曾經游此地,從緣權順世間情。 登山雖有謝安志,遁迹慚無慧遠名。 翠疊寒枝松未老,影深幽徑竹新成。 莫言去住關懷抱,雲本無心水自清。 (見懺庵居士《高僧山居詩》,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三年綫裝鉛印本。 )(〖1〗張靖龍云:永明即延壽。 清釋際祥《淨慈寺志》〖《武林掌故叢編》第十三集〗卷十九附著述目中有「《永明壽禪師山居詩》,吳越僧延壽撰」等語。 卷十八明人李日華山居詩序中記載了永明山居詩的刻本來源,序後附錄佛國山人黃樹穀《集山居詩絕句》十首。 旁小字注曰:「集永明壽禪師詩句。 」其詞句與懺庵居士本全部相同。 集句詩後附載和詩諸公云,高峰妙法嗣布衲雍公,嘗居南屏,賡和《永明山居詩》六十九首,楚石梵琦有《和永明山居詩》,梅雪有《和永明山居詩》。 古春云:「永明壽禪師有詩六十九首,慶壽獨庵從和之。 」按元代天目山大覺正等寺布衲祖雍的和作,今存其一,見《西天目祖山志》卷五,步延壽山居詩其二韻。 又懺庵居士《高僧山居詩續編》載元代天台高僧無見先覩《和永明禪師〖山居詩〗韻》六十九首,步韻甚嚴。 從永明山居詩的內容來看,也屬智覺延壽所作無疑。 詳細考證參見拙作《延壽及其佚詩》,載《溫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一九八六年第三期。 按:日本《續藏經》本宋釋文沖《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自行錄》末附延壽著作總目,有《山居詩》一卷,當即指以上所錄諸詩。 此書所錄延壽所作詩尚有《詩讚》一卷、《物外集》十卷五百首、《吳越唱和詩》一卷、《光明會瑞應詩》一卷、《供養石橋羅漢一十會祥瑞詩》一卷、《雜歌》一卷、《布金歌》一卷、《定慧相資歌》一卷。 )。

    延壽 唐宋诗
  • 王良百一歌 筋骨 九

    附骨侵於膝,走驟多饒失。 火烙意還粗,藥消爲第一。

    徐成 唐宋诗
  • 雪作兒童以衣袖盛之如柳花狀

    六花幾歲不來南,大似優曇欲遇難。 瓦響急傾鮫鮹顆,袖寬先得柳花團。 莫憂荔子明年少,已是梅英向臘殘。 骨冷魂清北風裏,更臨江檻俯驚湍。

    朱翌 唐宋诗
  • 登白衣寺鐘樓

    憑高直欲馭西風,百里纖毫盡發蒙。 樓觀相望秋色裏,江山爭麗海光中。 雲容入座如相識,足力緣梯尚不窮。 肯使詩成誇得意,撞鐘驚起坐禪翁。

    朱翌 唐宋诗
  • 奉祠

    明窗松日供琴薦,小鼎山泉煮藥苗。 乞得奉祠還自愧,猶将名姓到中朝。

    陸游 唐宋诗
  • 會稽行

    我欲遊蓬壺,安得身插羽。 我欲隠嵩華,嘆息非吾土。 會稽多名山,開迹自往古。 豈惟頌刻秦,乃有廟祀禹。 山形舞鸞鳳,泉脈流湩乳。 家家富水竹,處處生蘭杜。 方舟泛曹娥,健席拂天姥。 朱樓入烟霄,白塔臨雲雨。 修梁看龍化,遺箭遣鶴取。 茶荈可作經,楊梅亦著譜。 湖蓴山蕨輩,一一難遽數。 終年遊不厭,冰玉生肺腑。 誦詩有樵童,乞字到俚嫗。 况復青青衿,盛不減鄒魯。 古詩三千篇,安知闕吳楚。 土風聊補亡,吾言豈夸詡。

    陸游 唐宋诗
  • 嘉定己巳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十二首 其二

    今年病老遂難禁,二豎奔逃豈易尋。 風雨三更僮僕睡,自持殘燭檢千金。

    陸游 唐宋诗
  • 晚霞

    日落西南第幾峰,斷霞千里抹殘紅。 上方傑閣憑欄處,欲盡餘暉怯晚風。

    朱熹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