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合空山萬疊蒼,磻溪投釣此開疆。 儒家俎豆連洙泗,戰圖戈鋋接楚梁。 四嶽子孫終海嶼,諸田意氣盡尸鄉。 不惟仲父能輕重,形勝由來自霸强。
无
其他无
〔宋朝〕 張方平
迴合空山萬疊蒼,磻溪投釣此開疆。 儒家俎豆連洙泗,戰圖戈鋋接楚梁。 四嶽子孫終海嶼,諸田意氣盡尸鄉。 不惟仲父能輕重,形勝由來自霸强。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梅花雪白柳葉黃,雲霧四起月蒼蒼,箭水泠冷刻漏長。 揮玉指,拂羅裳,爲君一奏楚明光。
曉霧忽爲霜,寒蟬還罷響。 行人在長道,日暮多歸想。 射策本何功,名登絳帳中。 遂矜丘室重,不料阮途窮。 交結慙時輩,龍鍾似老翁。 機非鄙夫正,懶是平生性。 欹枕鴻雁高,閉關花藥盛。 廚煙當雨絕,階竹連窗暝。 欲賦苦饑行,無如消渴病。 舊業歷胡塵,荒原少四鄰。 田園空有處,兄弟未成人。 毛義心長苦,袁安家轉貧。 今呈胸臆事,當爲淚沾巾。
扁舟水淼淼,曲岸復長塘。 古寺春山上,登樓憶故鄉。 雲烟橫極浦,花木擁迴廊。 更有思歸意,晴明陟上方。
九秋風露越窑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鬬遺杯。
枕上愁多百緒牽,常時睡覺在溪前。 人前盡是交親力,莫道升沈總信天。
城中娥眉女,珠珮珂珊珊。 鸚鵡花前弄,琵琶月下彈。 長歌三月響,短舞萬人看。 未必長如此,芙蓉不耐寒。
古人重義不重金,曲高和寡勿(《宗鏡錄》、《偈頌》作「無」)知音。 今時志(《宗鏡錄》、《偈頌》作「學」)士還如此,語默動用跡難尋。 所嗟世上歧路者,終日崎嶇狂(《宗鏡錄》、《偈頌》作「枉」)用心。 平坦旃檀不肯收,要須登險(《宗鏡錄》作「陟」)訪椿林。 窮子捨父遠逃逝,却於本舍絕知音。 貧女宅中無價寶,却將秤賣他人(《宗鏡錄》、《偈頌》作「小秤買他」)金。 心無相,用還(《偈頌》作「能」)深,無常境界不能侵。 運用能隨高與下,靈光且(《偈頌》作「元」)不是浮沉。 無相無(《偈頌》、《宗鏡錄》無此字)心能運曜,應聲應色隨方照。 雖在方而不在方,任運高低總能妙。 亦(《偈頌》、《宗鏡錄》作「尋」)無頭,復無尾,靈(《偈頌》、《宗鏡錄》作「焰」)光運運從何起? 只今起者便是心(《偈頌》、《宗鏡錄》作「祇者如今全是心」),心用明時更何你(《偈頌》、《宗鏡錄》作「心用明心心復爾」)。 不居方,無(一作「何」)處覓,運用無蹤復無跡。 識取如今明覓(《偈頌》作「密」)人,終朝莫慢(《偈頌》作「漫」,《宗鏡錄》作「謾」)別求的。 懃(《宗鏡錄》作「勸」)心學,近藂林,莫將病眼認花針。 說教本窮無相理,廣讀元來不識心。 了(《偈頌》、《宗鏡錄》作「識」)取心,識(《偈頌》、《宗鏡錄》作「了」)取境,了心識境(《偈頌》、《宗鏡錄》作「識心了境」)禪河淨。 但(《宗鏡錄》作「若」,《偈頌》作「知」)能了境便識心,萬法都如闥婆影。 勸且學,莫爲師,不用登高向下窺。 平源不用金剛鑽,劍刃之中錯下錐。 向前來,莫人我,山僧有曲無人和。 了空無相即法師(《偈頌》作「了境心空即法王」),不用綾羅將作幡(《偈頌》作「爲播」)。 可中了,大希奇,大人幽邃不思議。 (《偈頌》三句作「大幽邃,不思議,可中學得大希奇」)。 自家壞(《偈頌》作「懷」)却真寶藏,終日從人乞布衣。 取境界,妄情生,只如水面(《偈頌》作「上」)一波成。 但能當境無情計(《偈頌》作「繫」),還同水面本地平。 應大軀,應小軀,運用只隨如(《偈頌》作「如隨」)意珠。 被(《偈頌》作「披」)毛戴角形雖異,能應之心(《偈頌》作「應物之情」)體不殊。 應眼時,若千日,萬像不能逃影質。 凡夫只是未曾觀,那得自輕而退屈。 應耳時,若幽谷,大小音聲無不足。 什(《偈頌》作「十」)方鍾鼓一時鳴,靈光運運常相續。 應意時,絕分別,照燭森羅長(《偈頌》作「恒」)不歇。 透過山河石壁間,要且照時常寂滅。 境自虛,不須畏,終朝照燭無形(《偈頌》作「元無」)對。 設使(《偈頌》作「爾」)任持浮幻身,運用都無舌身意。 (南唐靜筠二僧《祖堂集》卷十四,宋子昇、本如《禪門諸祖師偈頌》卷上之下,另《宗鏡錄》卷九〖作古德歌〗、卷十八、卷四四、卷九八收此歌部分文字。 )。
巍峨朱軒甲第稠,纓簪文武盡名流。 而今印纍千官塚,瓜圃何曾有故侯。
雄城千雉壓江橫,倒影蛟龍十里明。 欲倚危欄舒遠眺,東風無力暮雲平。
鈎簾待燕春風裏,把酒酬花夜月前。 更啟西窗納清景,煙光如畫擁斜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