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役行人事,紛紛碎簿書。 功夫兩衙盡,留滯七年餘。 病痛梅天發,親情海岸疎。 因循未歸得,不是憶鱸魚。
无
其他无
〔唐朝〕 元稹
役役行人事,紛紛碎簿書。 功夫兩衙盡,留滯七年餘。 病痛梅天發,親情海岸疎。 因循未歸得,不是憶鱸魚。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暮行河堤上,四顧不見人。 衰草際黃雲,感歎愁我神。 夜歸孤舟臥,展轉空及晨。 謀計竟何就,嗟嗟世與身。
九重樓閣半山霞,四望韶陽春未賒。 侍蹕妍歌臨灞涘,留觴豔舞出京華。 危竿競捧中街日,戲馬爭銜上苑花。 景色歡娛長若此,承恩不醉不還家。
密片無聲急復遲,紛紛猶勝落花時。 從容不覺藏苔逕,宛轉偏宜傍柳絲。 透室虛明非月照,滿空迴散是風吹。 高人坐臥才方逸,援筆應成六出詞。
禹穴蒼茫不可探,人傳靈笈鎖煙嵐。 初晴鶴點青邊嶂,欲雨龍移黑處潭。 北斗齋壇天寂寂,東風仙洞草毿毿。 堪憐尹叟非關吏,猶向江南逐老聃。
牧龍丈人病高秋,羣童擊節星漢愁。 瑤臺鳳輦不勝恨,太古一聲龍白頭。 玉氣蘭光久摧折,上清雞犬音書絕。 蜺旌失手遠於天,三島空雲對秋月。 人間磊磊浮漚客,鸑鷟蜻蜓飛自隔。 不應冠蓋逐黃埃,長夢真君舊恩澤。
鵲橋織女會,也是不多時。 今日送君處,羞言連理枝。
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 惟傳頓教法,出世破邪宗。 教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 若學頓教法,愚人不可悉。 說即須萬般,合離還歸一。 煩惱暗宅中,常須生惠日。 邪來因煩惱,正來煩惱除。 邪正悉不用,清淨至無餘。 菩提本清淨,起心即是妄。 淨性在妄中,但正除三障。 世間若修道,一切盡不妨。 常見自己過,與道即相當。 色類自有道,離道別覓道。 覓道不見道,到頭還自惱。 若欲見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無正心,暗行不見道。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若見世間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無罪,我非自有罪。 但自去非心,打破煩惱碎。 若欲化愚人,是須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即有菩提現。 法元在世間,於世出世間。 勿離世間上,外求出世間。 邪見是世間,正見出世間。 邪正悉打却,菩提性宛然。 此但是頓教,亦名爲大乘。 迷來經累劫,悟則剎那間。 (同前)。
朝披夢澤雲(甲、乙、戊本作「雲夢澤」),笠釣青茫茫。 尋絲(甲作「流」、乙作「綠」)得雙鯉,中有三(乙作「二」)元章。 篆字若丹蛇,逸(乙作「遶」)勢如飛翔。 歸來問天老(甲、戊作「姥」)奧(甲、戊作「妙」)義不可量。 金刀(甲作「刃」)割青素(甲作「紫」),靈文爛煌煌。 嚥(甲、戊作「燕」)服十二環(戊作「鐶」),奄(甲、戊作「想」)見仙人房。 暮跨(丙作「騎」)紫鱗(丙作「麟」)去,海氣侵肌凉。 龍子善(戊作「喜」)變化,化作梅花妝。 贈(甲、戊作「遺」)我纍纍(乙作「疊疊」)珠,靡靡(甲作「非」)明月光。 勸我穿絳(乙作「絡」)縷(甲、戊作「樓」),繫作裙(戊、丁作「裾」)間襠(甲作「當」,戊作「璫」)。 挹(甲、戊作「揖」)子(甲作「予」,丁戊作「余」)以攜(甲作「疾」,乙作「詞」,丁、戊作「辭」)去,談笑聞遺(甲、乙、戊作「餘」)香。 (按:《全唐詩》卷一八五據《王直方詩話》錄「房」、「涼」、「光」三韻,《全唐詩續補遺》卷四錄「茫」、「涼」二韻。 )。
飛燕不知腸欲斷。 (同前。 )。
小園烟草接鄰家,桑柘陰陰一徑斜。 卧讀陶詩未終卷,又乘微雨去鋤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