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里身重到,孱生謁屢通。 儉欽行己素,健識養生功。 歸旆廬山遠,清尊洛下同。 遥憐猿鶴恨,蕙帳失仙翁。
无
其他无
〔宋朝〕 劉宰
寓里身重到,孱生謁屢通。 儉欽行己素,健識養生功。 歸旆廬山遠,清尊洛下同。 遥憐猿鶴恨,蕙帳失仙翁。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細柳肅軍令,條侯信殊倫。 棘門乃兒戲,從古多其人。 神武今不殺,介夫如搢紳。 息駕幸茲地,懷哉悚精神。
梁業雄圖盡,遺孫世運消。 宣明徒有號,江漢不相朝。 碑碣高臨路,松枝半作樵。 唯餘開聖寺,猶學武皇妖。
堯舜傳天下,同心致太平。 吾君內舉聖,遠合至公情。 錫命承丕業,崇親享大名。 二天資廣運,兩曜益齊明。 道暢昆蟲樂,恩深朽蠹榮。 皇輿久西幸,留鎮在東京。 合宴千官入,分曹百戲呈。 樂來嫌景遽,酒著訝寒輕。 喜氣連雲閣,歡呼動洛城。 人間知幾代,今日見河清。
平生志在野雲深,建立精藍大用心。 須達買園充聖地,祗陁施樹不收金。 鳴鐘尚息刀輪苦,下擊三塗地獄音。 爲報往來遊翫者,園林常住勿相侵。 (見道光五年刊方履籛編《河內縣志》卷二十)(〖1〗《河內縣志》云此詩石刻爲正書,在河內懸,題下署裴相公詩,詩末題一行:「唐長興四年癸巳主僧惠□立石。 」縣志作者附跋云:「裴公美本濟源人,常讀書野寺中,茲化城寺近其所居,故亦勒其詩。 然考此詩殊不似唐人作,疑即梵徒託名爲也。 」今按:此跋既謂裴休爲鄰縣人,有作詩可能,復疑其僞,立論不免牴牾。 石刻既爲後唐時立,休亦一生佞佛者,《景德傳燈錄》至爲其立傳,此詩與贈希運一詩相類,可決其非後世梵僧所僞撰。 又乾隆五十三年刊《濟源縣志》卷十六亦收此詩,題作《書留延慶化城寺壁》。 )。
秦皇寤寐茅盈語,銳意長生欲輕舉。 徐福藥就仙骨成,雲海茫茫但延佇。 東西日月秋復春,海變桑田更幾人。 忽思重看舊寰宇,驂鸞直下江淮濱。 布衣野叟不耕藝,自向琳宮操祓篲。 祕語親書悟世人,一坐忽驚三十歲。 淮南奉道聞真蹟,命使扁舟訪消息。 畫手從來獨擅長,一見仙風心自得。 歸來目斷蒼烟垠,三尺生綃醉墨翻。 軸上神翁不解語,彷彿白鶴乘孤雲。 海陵相望一千里,嗟我塵勞未云已。 授書圯上會有期,誠心願取黄公履。
得春榆柳遍平郊,猶見藏鴉影未交。 動地風來一披拂,青黄淺淺抹林稍。
淋漓牛酒起檣干,健櫓飛如插羽翰。 破浪乘風千里快,開頭擊鼓萬人看。 鵲聲不斷朝陽出,旗脚微舒宿雨乾。 堪笑塵埃洛陽客,素衣如墨據征鞍。
姓名無復世人聞,靜處何妨獨策勳。 久矣不堪東閣客,歸哉無愧北山文。 橫林霜近有丹葉,平野雨餘多斷雲。 更喜鸕鶿來漸熟,一溪烟水與中分。
漢圖昔中天,百六啟真主。 當時鄧高密,徒步赴光武。 諸公上雲臺,一葉渺湘浦。 聲名三十年,玉氣貫晴宇。 向來宣室問,天語道舊故。 不圖太平日,復見起兵簿。 雙旌奠侯服,三節臨江滸。 垂欲大用公,少駐議圜府。 人言山澤官,底用廟廊具。 果聞一乘傳,已踵追鋒去。 翔鳳覽輝來,風采照鴛鷺。 平生經濟心,十不一二吐。 茲行公勿遜,安國如鼎呂。
天孫望河鼓,杳眇河西東。 參旗映天梁,欻作秋夕逢。 人生風馬牛,未害心期同。 章侯大雅士,抱負難形容。 平生萬卷讀,會意春冰融。 小遲風雲期,未剖琳瑯胸。 我頃誦清句,神馳水朝宗。 識面勝聞名,論文得新功。 烱彼如意珠,來自仙者宮。 徑作君苗焚,執筆吾熱中。 荒學顧何取,目昏鬢已童。 惟應得石友,天用慰塗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