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見日上天,暮見日入地。 不覺明鏡中,忽年三十四。 勿言身未老,冉冉行將至。 白髮雖未生,朱顏已先悴。 人生詎幾何,在世猶如寄。 雖有七十期,十人無一二。 今我猶未悟,往往不適意。 胡爲方寸間,不貯浩然氣。 貧賤非不惡,道在何足避。 富貴非不愛,時來當自致。 所以達人心,外物不能累。 唯當飲美酒,終日陶陶醉。 斯言勝金玉,佩服無失墜。
无
其他无
〔唐朝〕 白居易
朝見日上天,暮見日入地。 不覺明鏡中,忽年三十四。 勿言身未老,冉冉行將至。 白髮雖未生,朱顏已先悴。 人生詎幾何,在世猶如寄。 雖有七十期,十人無一二。 今我猶未悟,往往不適意。 胡爲方寸間,不貯浩然氣。 貧賤非不惡,道在何足避。 富貴非不愛,時來當自致。 所以達人心,外物不能累。 唯當飲美酒,終日陶陶醉。 斯言勝金玉,佩服無失墜。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秋天高高秋光清,秋風褭褭秋蟲鳴。 嵩峰餘霞錦綺卷,伊水細浪鱗甲生。 洛陽閑客知無數,少出遊山多在城。 商嶺老人自追逐,蓬丘逸士相逢迎。 南出鼎門十八里,莊店邐迤橋道平。 不寒不熱好時節,鞍馬穩快衣衫輕。 竝轡踟躕下西岸,扣舷容與繞中汀。 開懷曠達無所繫,觸目勝絕不可名。 荷衰欲黃荇猶綠,魚樂自躍鷗不驚。 翠藻蔓長孔雀尾,彩船櫓急寒雁聲。 家醞一壺白玉液,野花數把黃金英。 晝遊四看西日暮,夜話三及東方明。 暫停桮觴輟吟詠,我有狂言君試聽。 丈夫一生有二志,兼濟獨善難得幷。 不能救療生民病,即須先濯塵土纓。 況吾頭白眼已闇,終日戚促何所成。 不如展眉開口笑,龍門醉臥香山行。
逢花逢月便相招,忽臥雲航隔野橋。 春恨與誰同酩酊,玄言何處問逍遙? 題詩石上空迴筆,拾蕙汀邊獨倚橈。 早晚却還巖下電,共尋芳徑結煙條。
如君真道者,亂世有閑情。 每別不知處,見來長後生。 藥非因病服,酒不爲愁傾。 笑我於身苦,吟髭白數莖。
識得衣中寶,無明醉(伯作「酒」)自惺(《燈錄》、《通載》、伯作「醒」)。 百骸俱(《燈錄》、《宗鏡錄》作「雖」)潰散(伯作「悔盡」),一物鎮長靈。 知(《通載》作「智」)境渾非體(伯作「智劍揮非體」),尋(伯、《燈錄》、《通載》作「神」)珠不定(伯作「見」)形。 悟即(伯、《燈錄》、《通載》作「則」)三身佛,迷疑萬卷經。 在心心豈(《燈錄》、《通載》、伯作「可」)測,居(《燈錄》、《通載》作「歷」)耳耳難聽。 罔像先天地,淵玄(《燈錄》、《通載》作「玄泉」,伯作「懸泉」)出杳冥(伯作「名」)。 本剛非鍛(伯作「斷」)鍊,元淨(《燈錄》、《通載》作「鏡」)莫澄停(伯作「亭」、《燈錄》、《通載》作「渟」)。 盤泊(《通載》作「礴」)逾(伯作「轉」,《燈錄》、《通載》作「輪」)朝日,玲瓏(伯作「鈴鑨」)暎曉星。 瑞光流不滅,真澄(伯作「氣」)濁還清(《燈錄》、《通載》作「真氣觸還生」)。 鑒照崆峒(伯作「空洞」)寂,勞(《燈錄》、《通載》、伯作「羅」)籠法界明。 剉(《燈錄》作「挫」,伯作「春」)凡功不滅(伯作「狹」),超聖果非盈。 龍女心親獻,虵(《燈錄》、《通載》作「闍」)王口自傾(伯作「經」,《燈錄》、《通載》作「呈」)。 護鵝人却活,黃雀義(《燈錄》、《通載》作「意」)猶輕。 解語非關舌,能言不是聲。 絕邊彌瀚(《燈錄》、《通載》作「汗」)漫,三(《燈錄》、《通載》作「無」)際等空平。 演教非爲教(《燈錄》、《通載》作「說」),聞名不(《燈錄》作「勿」,《通載》作「忽」)認名。 (伯無以上四句)。 二(伯、《通載》、《燈錄》作「兩」)邊俱不(《通載》作「莫」)立(伯作「守」),中道不須行。 見月休看(《燈錄》、《通載》作「觀」)指(伯作「紙」),歸(伯作「知」,《燈錄》、《通載》作「還」)家罷問程(伯作「逞」)。 識心豈測(《燈錄》作「心則」,伯、《通載》作「心即」)佛,何佛更堪成。 (按:《景德傳燈錄》卷三十收丹霞和尚《翫珠吟二首》,此爲其二。 另伯三五九七卷、《佛祖歷代通載》卷十六亦收此詩。 異文並注出。 《宗鏡錄》卷四十收「百骸雖潰散,一物鎮長靈」二句,題作《般若吟》,不注作者名。 )。
滿寺釋迦子,未詳釋迦經。 喚來試共語,開口雜音聲。
衆樂雜軍鞞,高樓邀上客。 思逐花光亂,賞餘山景夕。 爲郡訪彫瘵,守程難損益。 聊假一杯歡,暫忘終日迫。
七月之間旱如燬,禱而得之偶然耳。 八月又旱農無秋,同僚勸效前日求。 我方省愆未及禱,沛然一雨蘇群槁。 古人重請應上公,何敢頻煩瀆蒼穹。 但願時暘及時雨,不獨一州天下普。
竊食三州媿不才,扁舟又過子陵臺。 心知敬慕先生節,乞得祠宮歸去來。
伏馱密多惺惺,父母與佛非親。 五十不行不語,一見本人清浄。
只有觀書樂,其如病眼何。 但令吾意適,不必卷頭多。